【新加坡新聞】新加坡食品多元采購 貨源影響不大
《聯合早報》5月31日報道:盡管全球食品供應鏈在疫情期間承受巨大沖擊,但本地食品供應卻沒有受到太大影響。目前,新加坡從17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口食品。冠病未在本地和全球蔓延之前,新加坡已開始同本地食品商會和各國積極溝通,確保糧食供應不會中斷。
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關系研究院非傳統安全研究中心兼職高級研究員鄧炳祥教授受訪時說,就記憶所及,這是全球食品供應鏈首次受到同一幹擾因素(冠病)的破壞。各類食品和農産品的供應鏈,也同時受到沖擊。
“令人驚喜的是,到目前爲止,新加坡成功避免供應鏈受嚴重幹擾而造成的糧食短缺情況。這要歸功于新加坡的長期計劃和策略,以及有效推動采購、食品物流、基礎設施和良好的治理體系,以確保食品安全和穩定。”
果菜出入口公會會長鄭謙木表示,即使供應國封城,來自這些國家的貨源並沒有受到限制。其中,通過陸路進口的果菜未面對阻礙,只有空運的果菜因每周趟次減少而受到影響。不過,他比較擔心的是,由于本地疫情期間對果菜的需求減少,影響了供應國的銷路,這些供應國未來不知是否會因此減産。
新加坡肉商聯合會主席郭志強受訪時說,肉類供應面對的幹擾主要是一些航班延遲或取消,以及阻斷措施造成人力短缺。除了澳大利亞的冰鮮(chilled)肉類供應初期受影響以外,來自其他國家的供應未有顯著幹擾。這是因爲入口商從世界各地進口冷凍肉類,海運也未中斷。
貿工部、新加坡企業發展局、人力部和新加坡食品局(SFA)采取了許多步驟,把幹擾降到最低。商會會員也聽取建議,增加冷凍肉類庫存以及供應來源和物流選擇。
新加坡漁業工商聯合會會長陳宥年說,雖然空運海鮮受影響,但由于餐館和酒店的需求下跌,因此供應未受到幹擾。盡管新鮮海鮮供應比較缺乏,但冷凍海鮮的供應持續。冠病也加速食品進口商向數碼化的轉型。受訪商會表示,疫情期間,許多商品進口商和供應商都紛紛采納電子商務來增加業務。
環境及水源部發言人受訪表示,新加坡通過三項國家戰略確保糧食安全,即多樣化的食品進口來源、加大力度發展農業糧食生態系統並增加本地糧食産量,以及協助本地公司向海外發展。
中長期擴大本地糧食生産
目前,新加坡的糧食産量不足需求的10%。爲了減輕由于氣候變化和資源短缺等挑戰而造成的糧食進口幹擾風險,新加坡計劃在2030年之前,利用本地生産的糧食來滿足新加坡30%的營養需求,以達成“30 x 30”目標。
冠病疫情讓“30 x 30”願景更顯重要。今年4月,新加坡食品局投入3000萬元成立“30×30快捷”津貼,計劃在下來六至24個月協助業者加快提高本地雞蛋、葉菜和魚的産量。本月初,食品局也爲九個建屋發展局多層停車場頂層務農空間招標,提供業者另一耕種蔬菜及其他農作物的場地選項,以及進行包裝和儲藏等用途。
這項計劃提倡城市和中心地帶的城市農業,讓糧食生産離住家更近,並提高公衆對糧食安全問題的認識。食品供應鏈幹擾,也引發其他國家有關新糧食系統和縮短糧食供應鏈的討論。
來源: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