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前,新加坡還是外界眼中的“防疫楷模”,兩個月後,新加坡面對著三波疫情過後的經濟,面露難色。在全球化欣欣向榮時,新加坡憑借著貿易的便利性獲得了諸多福利,但當疫情襲來、全球化分崩離析時,依賴貿易的新加坡也自然難逃一擊。在史上最大規模的經濟萎縮面前,新加坡不得不一再加碼,警惕疫情卷土重來的同時,小心翼翼地放開對經濟的束縛。
創紀錄的萎縮
在新加坡的經濟面臨史無前例的考驗之時,6月7日晚間,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通過電視和互聯網發表了題爲“戰勝一代人的危機”的演講,呼籲新加坡人民團結一致共同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對新加坡社會、經濟帶來的挑戰。
在講話中,李顯龍提到,2020年度新加坡國內生産總值預計萎縮4%-7%,這將是新加坡有史以來最大幅度經濟萎縮。
這並不誇張,事實上,最近一系列的數據都將新加坡如今的經濟困境顯露無遺。上周五,新加坡《聯合早報》就在報道中指出,在病毒阻斷措施實施期間,新加坡5月的整體經濟采購經理指數(PMI)下跌1點至27.1點,創下數據公布以來的新低,說明新加坡的商業環境急劇惡化。
萎縮4%-7%的數據也早有信號。5月底,新加坡貿工部發布了一季度的整體經濟表現。數據顯示,新加坡2020年一季度的經濟同比萎縮0.7%,環比萎縮4.7%。其中,住宿和食品服務業的萎縮情況最嚴重,一季度萎縮了23.8%;建築業、批發及零售業、交通及儲存業三大領域則分別萎縮了4%、5.8%和8.1%。
彼時,新加坡貿工部也再次下調了全年經濟增長預測,至“-7%到-4%”。而這已經是貿工部年內第三次下調新加坡經濟增長預期。2月17日,貿工部將其對2020年新加坡經濟增長的預測範圍從“0.5至2.5%”下調至“-0.5至1.5%”。3月26日,貿工部進一步下調該國經濟增長的預測範圍到“-4%至-1%”。
企業是經濟的根基,也是新加坡在這輪疫情中的縮影。金融信息公司IHS Markit在對新加坡400家私人企業進行調查後發現,該國九成企業陷入新業務下滑的困境,阻斷措施是拉低內部需求的關鍵,同時,全球經濟疲弱則拖累企業在海外市場的銷售。
三波疫情接力
3月1日,彭博社曾刊登了一篇評論文章,直言美國應向新加坡學習,加大力度遏制疫情發展。彼時,在全球的眼中,新加坡是“防疫模範生”,因爲在2月中旬,新加坡還是亞洲的另一大重災區。
不過,當時也有經濟學者指出,新加坡的“防疫”是以犧牲經濟爲代價的。Financial Press點明:“新加坡的樟宜機場在2017-18財年,利潤增長了28%,達到8.49億新元,爲6500萬人次提供服務。而在疫情暴發後,新加坡機場就立即停飛了所有來往武漢的航班,打擊了新加坡的旅遊業和經濟。”
但後續的發展總是出乎意料,令新加坡沒想到的是,隨著後續疫情接二連三地暴發,停飛航班這類舉措已經遠遠不夠了。2月底3月初,新加坡迎來了第二波疫情,主要是來自歐美的輸入性病例;第三波則在4月暴發,病例集中出現在本土的外籍勞工宿舍。
眼看形勢愈演愈烈,爲了遏制住疫情的發展,新加坡也不得不走上了“封鎖”的道路。4月7日起,新加坡宣布采取“阻斷防疫(circuit breaker)”的措施,一直持續至6月1日。具體內容包括:關閉提供非必要服務的商店、關閉學校和學前教育中心、落實居家辦公以及加強安全距離措施,禁止私人與公共場所聚會。
這對于新加坡經濟的影響,無疑是深刻且巨大的。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黃循財坦言:“全面禁止人們出行固然有助于阻遏病毒散播,但要求每個人待在家會付出巨大的社會和經濟代價。”
國際貿易、加工業、旅遊業,這是新加坡經濟的三大支柱産業。全球停擺,旅遊業首當其沖,新加坡皇朝旅遊公司傳媒總監阿莉西亞·謝表示,“跟去年同期相比,前半年預訂量的減少幅度可高達50%”。
貿易更不必說,知名航運咨詢機構克拉克森研究在題爲《Covid-19對航運市場的潛在影響》的報告中分析稱,2020年全球海運貿易量(以噸海裏計)將下降5.3%,不僅大于2009年的4.6%,也是近35年來的最大跌幅。
具體到新加坡來看,新加坡統計局5月2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受供應鏈中斷與需求下降影響,該國今年一季度境內批發貿易額同比下降9.6%,環比下降1.4%。其中,降幅最大的商業領域是電子元件銷售,同比下降17.5%。緊隨其後的是金屬、木材和建材銷售與工業和建築用機械銷售,分別同比下降15.3%和15.2%。環比降幅最大的商業領域是運輸設備銷售,環比下降9.5%。
四輪經濟刺激
“新加坡是一個自由港、一個城市經濟體,每次金融風波或者經濟危機來臨時,由于經濟外向度比較高,受到的沖擊和影響也就比較大。”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指出,其實總體來說,新加坡的經濟是東盟國家中最好的,通常情況下,只要全球經濟沒有太大問題,呈現出穩定向好的局面,新加坡基本就能維持正增長;而一旦全球經濟受沖擊,新加坡也比較難過。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許利平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新加坡主要以服務業爲主,其中貿易占的比重比較大,所以疫情的沖擊是毫無疑問的。不過,從財政方面來看,新加坡還是有可操作的空間的”。
其實,疫情發生的4個月來,新加坡政府已經推出了四項經濟預算來應對壓力,最近的一次是5月底。在之前的三個預算案中,新加坡共動用了210億新元的國家儲備金,第四個預算案則會動用310億新元的國家儲備金。另外,政府還將撥出額外130億新元作爲應急基金。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傑表示,連同前三個預算案,政府的總撥款額累計近1000億新元,“這幾乎是本國GDP的20%”。
當然,在接二連三的經濟刺激之後,赤字的壓力也會加大。新加坡政府預計,2020財政年的整體財政赤字進一步擴大至743億新元,占GDP的15.4%,將是新加坡獨立以來的最大預算赤字規模。
好在6月,新加坡迎來了複蘇的希望。從6月2日起,新加坡“阻斷”期結束,分三個階段逐步解封。第一階段預計持續數周,民衆在必要時才出門,並戴口罩,關鍵且低風險的經濟活動將恢複,零售業和娛樂業則將繼續關閉;第二階段爲“過渡期”,將放寬更多措施,包括允許人數較少的社交活動,預計持續幾個月;第三階段是“新常態”,在這一階段,多數經濟活動都將恢複,但仍須遵守安全措施。
“到第一階段,我們將有80%的經濟重回正軌”,新加坡貿工部長陳振聲6月1日曾表示,剩下的最後一個主要行業將是零售和餐飲業,希望這個行業能在6月底重新營業。
至于新加坡經濟的崩塌會否對整個亞太造成影響,張建平坦言,作爲亞太區域內重要的貿易和金融中心,新加坡對于區域經濟有一定輻射力和影響力,但由于其整體經濟規模比較小,所以輻射程度有限,對于整個區域的影響也沒有那麽大。
本文源自北京商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