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大流行,爲全球多個國家的日常生活按下了“暫停鍵”。隨之而來的是,圍繞人類社會日常生活建立起來的經濟遭遇了巨大打擊。
然而,危機過後便是機遇。對于一些年輕的千禧一代創業者而言,這場全球大流行病成爲了他們“逆風生長”的最佳機遇。比如,總部位于新加坡的初創電商平台ShopBack。
正如新冠疫情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需求一樣,它也改變了人們的購物習慣。全球範圍的封鎖及隨之而來的經濟打擊,使消費者和零售商更加在意支出,而這正是Henry Chan等幾人創建返現平台ShopBack以來一直專注的領域。
據CNBC新聞,自2014年成立以來,新加坡初創企業ShopBack一直在穩步成長:業務遍及東南亞多國;每三秒鍾至少一筆訂單的使用率;年交易額同比增長250%,成立僅5年就達到8.4億美元;截至今年8月,ShopBack已爲亞太地區的逾2000萬用戶返還1.15億美元。
而在新冠疫情爆發後,當許多初創企業仍在苦苦尋求生存與發展的正確立足點時,這家年輕的企業迅速反應,抓住了消費者在疫情期間不斷變化的購物需求,成爲在疫情中表現搶眼的“優等生”。
疫情中如何既節約成本又實現快速增長
過去幾年間,電子商務的指數級增長已成爲東南亞數字經濟崛起的最大貢獻者之一。2019年,東南亞互聯網經濟首次突破了1000億美元大關。而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似乎也成爲了各大電商的最佳起飛時機。
疫情爆發初期,由于消費者被“鎖”在家中無法外出,因此不得不在網上購買日常必需品,各大電商平台的生活必需品和雜貨銷售紛紛出現快速增長。
然而,隨著嚴格的防疫措施逐漸“解封”,生活秩序及全球經濟逐漸複蘇,世界也開始邁入後疫情時代的“新常態”。消費者的需求又出現了哪些轉變,後疫情時代的電商經濟會如何發展,才是最爲關鍵的發展“引擎”。對此,ShopBack團隊深有體會。
自2014年成立以來,新加坡初創企業ShopBack一直在穩步成長。圖據領英
Chan向CNBC新聞表示,從疫情爆發至今十分有趣的一點是,盡管消費者開始控制自己的支出,但“需求”的概念在這段時間經曆了至少兩次變化。在新冠病毒大流行開始時,消費者的購物習慣轉變爲了購買基本需求物品,比如食品雜貨。但在後期,則又轉向了健身産品和國內旅遊等等。
“我們發現,隨著消費者待在家裏的時間增多,他們更願意在家電、健身設備、服裝、娛樂和遊戲設備以及外賣上花錢。”ShopBack首席商務官Candice Ong說道,“這些東西曾經被認爲是‘外圍奢侈品’,但隨著人們被迫待在家裏,它們似乎已經轉變爲消費新常態的一部分,這些支出取代了旅遊和戶外娛樂的支出。”
例如,僅在新加坡,ShopBack在健身和電子産品等産品類別上的訂單增長了四倍,而互聯網服務類別(如上網軟件、殺毒軟件)的訂單則比一、二季度增長了約70倍。
疫情期間,ShopBack在健身和電子産品等産品類別上的訂單增長了四倍。圖據e27
此外,在疫情期間,由于現金流成爲所有社會的挑戰,消費者追求更大價值,以及在支出方面變得更加保守的趨勢進一步加劇。據新加坡科技媒體E27報道,臉書和貝恩咨詢公司最近的一份報告指出,隨著保守主義的擡頭,東南亞地區已轉向物有所值的購物模式。一項調查顯示,57%的受訪者將性價比列爲他們最看重的購買因素。
“當新冠疫情爆發時,我們迅速構建並推出了新的功能,以進一步簡化購物體驗,幫助用戶做出更好的購買決定。其中一個功能就是比價,用戶可以在不同的在線商店中比較類似商品的價格,”Ong介紹道。其他的“招數”還包括發放大量具有吸引力的折扣優惠券,以及推出“挑戰”任務,用戶通過完成平台設定的特定任務或挑戰,獲得現金返還及其他獎勵。
Ong表示,盡管這些創新的增值功能是爲了應對疫情期間不斷變化的購物行爲而推出的,但最根本的還是基于公司持續的、以數據爲中心的方法來理解客戶行爲。她說,“傾聽客戶的聲音是一個具有欺騙性的簡單想法,但它經常被遺忘。無論一家公司發展到多大規模,我們都需要記住,每一次點擊和銷售背後都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在疫情爆發前,公司持續通過焦點小組收集用戶反饋,並邀請用戶測試産品,在新冠大流行期間,他們不但沒有停止,反而更加專注地傾聽顧客的意見,通過電話和虛擬會議與客戶保持溝通。用聯合創始人Joel Leong的話說,這是ShopBack在疫情期間保持增長,又同時節省成本的一個方法。
Leong指出,傾聽消費者的意見,可以幫助團隊識別主要的市場趨勢,有助于他們確定新的收入來源。如果說市場上某一方面停滯不前,那麽就會有另一領域正在蓄勢待發,比如旅遊業停滯不前,網上購物卻在蓬勃發展。認識到轉變在哪裏發生,並密切關注客戶的習慣,是ShopBack實現增長的關鍵。
與此同時,疫情迫使消費者改變購物習慣的同時,也促使更多的商家湧入電商平台,以彌補實體銷售的損失。今年4月至6月間,ShopBack上新增的零售商高達500家,進一步擴大了平台近4000個品牌商的隊伍。
“商家越來越關注自己的營銷支出,這就是我們按次付費銷售模式與他們産生共鳴的地方,”35歲的Chan說道。“這一點可以從加入我們的商家的增長中就能看出。今年上半年,我們爲商家帶來了近10億美元的銷售額。”
在新冠疫情爆發期間,ShopBack還趁機通過收購現金返還平台Ebates,正式進入了韓國市場。
失敗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另一種說法
對于Henry Chan和他的5位千禧一代合夥人來說,新冠疫情只是他們創業路上一道小小的關口。如果沒有曾經一連串失敗的經驗教訓,如今也不會有這個價值數千萬美元的初創企業的誕生。
在這個團隊中,多名聯合創始人都來自東南亞零售商Zalora,當決定放棄自己在Zalora的穩定工作時,他們確信自己可以改變這個效率低下的行業。然而,事實證明,要找到一個正確的方式,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ShopBack創始人Henry Chan。圖據CNBC新聞
“我們注意到電子商務正在蓬勃發展,但並沒有一個好的平台,讓消費者可以去發現新的品牌,同時獲得現金返還。我們想要改變這一點。”聯合創始人Shanru Lai向CNBC新聞表示。
因此,在2014年初,這群20多歲的年輕人開始著手創建一個網站,既可以幫助購物者省錢,又可以改善營銷,爲零售商降低成本。
最初,他們創建了一個類似美國黑色星期五購物節的限時搶購網站。然而,團隊很快意識到,這個想法不能支撐他們整整一年的運營,因此,他們迅速開始了新的摸索。
在第二次叠代中,他們推出了一個名爲“偉大在線銷售”(Great Online Sale)的的折扣網站。然而,在業務僅維持了三個月後,團隊再次發現了缺陷:盡管市場營銷有所改善,但商家難以接受大幅折扣,而消費者希望全年都能有折扣。
因此,他們最終決定采用全年現金返還的模式,即顧客從網站零售商那裏購買的商品,可以獲得一定比例的返現,通常約爲3%至6%。與此同時,零售商向幫助推廣自己品牌的ShopBack支付傭金。
Lai表示,當時的結果“不言自明”,新網站的業務增長非常快,客戶反饋也很強烈。這在一定程度上歸功于該地區的年輕人口和較高的手機普及率,使得新消費技術的成熟。“ShopBack的最終誕生確實經曆了好幾次失敗和不可持續的錯誤商業模式。”她感慨道。
然而,即使ShopBack最終迅速“走紅”,創業團隊仍然堅持不斷調整模式以響應用戶的需求,這樣的傳統一直持續至今。
ShopBack軟件截圖。圖據CNBC新聞
Lai指出,雖然購物返現的概念在不少西方國家已經存在了幾十年,但在東南亞地區還是相對較新的。爲了發展業務和教育消費者,團隊花了大量的精力成本在研究消費者身上。比如,任命一名普通消費者爲首席購物官,並給予他們11271新元(約合人民幣56115元),這是每位顧客一年來通過平台節省下來的最高金額,以展示通過ShopBack,購物和省錢可以輕而易舉地“一箭雙雕”。
事實證明,這一策略取得了巨大成功,此後,ShopBack將首席購物官推廣至東南亞各國。如今,ShopBack每月的銷售額達到4500萬美元。但Henry Chan堅稱,這家初創企業仍在學習的旅程中,在此期間遇到的任何失敗都將成爲企業的一部分。
“失敗只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另一種說法,”Chan說。“有些人第一次就很幸運,但你不可能每一步都如此幸運。更重要的是找到一個好的團隊,一個好的問題,然後努力工作。”
紅星新聞記者 徐緩
編輯 郭宇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