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被禁入境的食品是個人食用。由于數量不多,違例者都被警告或罰款,當中有四起個案被控上法庭。
新加坡農糧獸醫局在上個財政年度總共揭發453起攜帶違例食品入境的案件,其中97%的是個人食用。
由于這些被禁入境的食品數量不多,違例者都被警告或罰款,當中有四起個案被控上法庭。
相比之下,這樣的案件在之前的財政年,也就是2015/2016年更多,那一年有490起。
農糧局去年檢查多達32萬2663噸的食品,總值11億元,總共抽取2萬4239個樣本進行檢驗。
把來源不明的食品非法帶進我國,有可能威脅食品安全。任何人如果從不獲准的來源地非法進口食品到我國,初犯者可被罰款高達5萬元,或坐牢兩年,或兩者兼施。
重犯者最高可被罰款10萬元,或坐牢長達三年,或兩者兼施。
據農糧局發表的2016/17年報數據顯示,被農糧局在食品進口的關卡和零售市場檢查過的肉類及産品、魚和水産品、雞蛋、蔬果以及加工食品總共達32萬2663噸,總值11億元,當局共檢驗了2萬4239個樣本。
三種被抽取最多樣本的食品分別是肉類和相關食品、加工食品、蔬菜及水果。
其中,農糧局檢查得最多和最頻密的是肉類和相關産品,去年總共檢查30萬1878噸,總值10億元,抽取7677個樣本去化驗。
接下來是加工食品,農糧局檢查了7763噸,總值2400萬元,被抽取去進行化驗的樣本有7352個。
探討設網購食品監管框架
當局檢驗第三頻密的是蔬菜和水果,一年就化驗6598個樣本,檢查的貨品總共是3319噸,總值500萬元。
農糧局局長林梁長說,隨著電子商務的崛起,消費者在上購物網站選購食品,農糧局也面對另一種挑戰。
農糧局將探討策略,確保購物網站所售賣食品的安全。
“我們正在尋求途徑,包括發展一個監管架構,讓更多公衆能夠認識到上網購買食品面對的風險。”
林梁長在2016/17年的年報中說,農糧局和國際機構如世界衛生組織—國際食品安全當局網絡(INFOSAN)、世界銀行全球食品安全合作夥伴(Global Food Safety Partnership,簡稱GFSP)以及國際原子能機構(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IAEA)等共同協作,建立起食品安全的風險評估、設定標准和統一的機制。
林梁長說:“農糧局爲新穎食品的面市正在制定一個新的監管架構。在面對由食品引起的新風險,我們也會繼續通過新的技術來加強實驗室在食品檢驗方面的能力,保障消費者的安全。”
國際食品安全當局網絡是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與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攜手設立的,由世衛組織的食品安全、人畜共患病和食源性疾病司運行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