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孩子年幼時逐漸培養的。父母的愛能幫助孩子消除不安全感,否則長期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可能會變得自卑,抗挫折能力差,無法集中精力去追求自己所想等。
成人的很多問題,比如“自卑、持續缺乏安全感、覺得自己配不上最好的”,這些都是表面的特征,沒有安全感的孩子長大後最有可能出現的問題,是在一段關系中處于回避型或者焦慮型依戀關系,這讓他們很難與別人形成互相信任的美好聯結。
而對于成長中的孩子來說,越想孩子獨立,就要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才能做到大風越狠,娃心越蕩。安全感和獨立性,就像一對彼此相生相依的雙胞姐妹。
那安全感怎麽給孩子才算夠,才算好?孩子哭,及時回應就夠了嗎?沒有及時回應,是不是就錯失了給孩子安全感的機會?
如果錯過了跟孩子建立依戀關系的最佳時期,孩子缺乏安全感,又如何彌補?
1、安全感的尺度在于連接
親子關系,就如同銀行賬戶一樣,安全感就是我們存折上的數字。如果你在“獨立性與依賴感”有兩難抉擇的時候,判斷標准,一定在是否能夠和孩子達成愛的連接。
2、安全感的培養需要合適的時機
幫孩子建立安全感,就像是爲孩子鑄造安全堡壘,讓孩子擁有著不斷自我探索的動力,並且願意相信,不管遇到了什麽事,只要轉身,就可以看到重要的人,在身後守護著,陪著自己。當孩子需要幫忙的時刻,要問自己一個問題:在這個挑戰中,孩子是否需要我,“此刻”是我需要幫忙的時機嗎?
3、安全感的關鍵在于親子溝通之道
真正的依戀包含了同理心的溝通過程,我們可以通過言行和溝通,向孩子表達最深層次的“我懂你”。在搭建安全感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一點想象力,站在孩子的立場,體會他們的情境,這便是同理心的深層含義:我懂你的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