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人類曆史,偉大的人物舉不勝舉,但只有一人獨享“完美的人”這個稱號,他便是大名鼎鼎的“切·格瓦拉”。如今,格瓦拉的形象早已突破了历史人物的范畴,成了一个流行文化标签;有一段时间,我们走在大街上都能看到穿着印有其肖像的路人迎面走来。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切·格瓦拉的性格无疑十分“吸粉”,用一句非常俗的话来形容,那便是“放荡不羁爱自由”。
在進入正題之前,咱們不妨先擺出個疑問:切·格瓦拉真的配得上诸如“完美”这样的赞誉吗?事实上,真实的他甚至连“善良”这个最起码的标准都达不到,甚至做过许多出格的事情。
格瓦拉的改變是從1953年夏天開始的,那一年,他開啓了自己的第二次拉美之旅。在當時,只有哥斯達黎加這個沒啥存在感的國家奉行如今意義上的民主,格瓦拉途徑此處,被這種相對開明的社會氛圍震撼了,很快,他的一腔熱血就有了宣泄對象——當年年底,格瓦拉自發參加了包圍危地馬拉阿本斯政權的運動,這個“外來者”展現出的勇敢與赤誠感染了許多人,也就是從那會兒開始,他得到了“切”這個昵稱。
在南美地區的語言中,“切”是個語氣詞,表達由衷的驚歎。在那個時間點上,切·格瓦拉也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跟无产阶级革命以及“影响世界”这些概念完全搭不上边,然而,这离他“一战成名”也不过只有3年。
1956年12月2日,卡斯特羅率領82名同志在古巴南部的奧連特省冒險登陸,不巧的是,登陸點是一片沼澤地,還有政府軍一早就在這裏等候,革命者們損失慘重。當時的格瓦拉頂多算是一名醫護人員,但在危急關頭,他扔掉了醫藥箱,從陣亡戰友屍體上撿走了槍,同敵人展開殊死搏鬥。最終,這夥人僅有12人幸存。正是這一天,切·格瓦拉在日记中告别了过去的自己:“想用医术去拯救更多的人,首先必须要掀起一场革命。”
鋒芒畢露的性格加上英俊的外表,切·格瓦拉比同僚走红得更快。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他的個人威望就已經漸漸達到頂峰。那會兒,無論在世界哪個角落,只要有遊行、暴動這類活動,就十有八九會有人在人群中高舉格瓦拉的肖像;在巴黎,學生們把他當成偶像,高呼奔走在街頭,只爲獲得能夠隨意出入異性宿舍的權利。總而言之,全世界都在“切!切!切!”的歡呼中,三十來歲的切·格瓦拉已经成了活着的神话。
格瓦拉的革命生涯有了個光輝無比的開始,然而,他卻在這條路上稍稍有些走偏了。早在革命時期,切·格瓦拉就常常被诟病“滥杀”,这不仅仅是人们捕风捉影的妄猜,格瓦拉甚至在自己的日记中炫耀过这样的事迹。例如在1957年,他在毫無證據的情況下爆了一個名叫歐蒂米奧的戰友的腦袋,事後僅僅給出了“懷疑其通敵”這樣的“罪行”。緊接著,切又打死了一名農夫,因爲後者曾替歐蒂米奧求情。事後,格瓦拉在日記中添了一筆:“我用.32口徑的手槍解決了這個麻煩,就站在他腦袋的右邊……現在,他的一切都是我的了。”
格瓦拉還曾在給父親的家書中做過類似的感慨,原因是他從一群戰俘中挑出了年齡最小的——一名年僅17歲的少年。後者表示自己參軍只是爲了混口飯吃,家裏還有體弱多病的母親,他甚至連槍都沒摸過。格瓦拉才不管這些,他當場處決了這名戰俘。那些僥幸從他手中逃脫的戰俘並不意味著幸存,格瓦拉總是把800人關進只能容納300人的籠子裏,任由他們自生自滅。據統計,至少有30萬古巴人受到摧殘,格瓦拉甚至從囚犯身上抽血並賣到國外。
在生活方面,切·格瓦拉也就保持着我行我素。普通人或许会因为佩戴一块西方国家造的手表就被格瓦拉打成“叛徒”,而他自己却肆无忌惮地购买名牌手表、听西方摇滚音乐、打高尔夫球甚至是信仰基督教。他曾对外界的质疑作出过正面回应,早在1959年初,格瓦拉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便直言不諱:“我從來不是一位無産階級革命者,被稱作它甚至會給我帶來巨大痛苦。”——當世界人民覺得他在紅色陣營中熠熠發光時,他本人居然只把這個偉大的事業當成一份“工作”而已。
不過,筆者認爲格瓦拉之所以不顧戰友感情,敢這樣語出驚人,恐怕大有原因。有些人越是表現得強大,內心就越脆弱敏感,而切·格瓦拉心中藏着一道迈不过去的坎。
原來,格瓦拉出生在阿根廷一個頗有名望的家庭中,這令他始終心存芥蒂。革命成功後,卡斯特羅曾特意且隆重地爲格瓦拉頒發了“古巴公民”身份,還高調地告訴了全世界:格瓦拉出生在古巴,他就是古巴人民的英雄。然而,格瓦拉並不怎麽吃這一套。格瓦拉與同僚們相處得越久,矛盾就越難以控制。在一次重要的會議上,卡斯特羅提出需要一位足夠優秀的經濟學家來領導國家進行經濟建設;話音還沒落,格瓦拉就隨意地舉起手。卡斯特羅故作詫異地說:“切,我不知道你還是一個好的經濟學家。”格瓦拉卻很隨意地回答:“哦,我還以爲你要找一個好同志呢!”
格瓦拉如此造作,自然有人對其忍無可忍。同僚中流行著這樣一句評語:他(指格瓦拉)絲毫不介意用自己的意志隨意踐踏綱領,甚至有人開始把他稱爲“獨裁者”。不少專家相信,雙方的貌合神離也成了切·格瓦拉后来出走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过,失去了卡斯特罗这样卓越领袖的支持,格瓦拉似乎很难独当一面。在刚果(金)和玻利维亚,他几乎屡战屡败,很快就陷入绝境。据说陷入包围后,他曾用手枪威胁一名农妇:假如对方胆敢告密,他就开枪。
雖然這篇文章講了“完美的人”不完美的那一面,但不得不說這世界上哪兒有完美的人?縱觀曆史,往往是許多大人物的不完美造就了他們獨特的人性光輝。而格瓦拉正是這樣一種典型:他被歌頌的並非僅限其曆史功績,更多的是對後世精神與意志上的鼓舞;況且至少在生命最後的階段,格瓦拉表現得像一位真正的英雄。
奉命前來射殺他的中士走進屋子,臉上寫滿了驚惶。酒壯慫人膽,中士之前喝了點酒,但卻似乎更慫了。格瓦拉反倒是先開了口,用平靜的語氣說:“開槍吧,膽小鬼,這沒什麽,你只是要殺死一個人而已。”負責拍攝格瓦拉遺體的攝影師阿爾伯塔說:“他的周圍有一股神聖的氣息。”而當時在場的修女表示,面前躺著的似乎就是上帝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