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出口成章,無論在什麽地方講話,都可以自信滿滿地表達自我,可現實中卻有不少父母糾結于孩子語言中的一些瑕疵:
爲什麽我的孩子說話顛三倒四,思維混亂?
爲什麽我的孩子說話總喜歡帶口頭禅?
爲什麽我的孩子總不肯跟人打招呼?
很多孩子語言表達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大部分不是生理性的毛病,而是由于自卑或者不自信導致的。
那我們家長在這兩方面要積極參與,培養孩子良好的表達能力:
首先,要提升孩子的語言表達邏輯性
有些孩子很聰明,但在表達的時候經常出現思維的無序性和跳躍性。他們心裏知道怎麽說,但到了嘴邊卻又說不出來,經常很難連貫的表達出心裏的想法。
這導致他們說話的時候全無邏輯,語言錯亂不堪。
這時候,我們可以教孩子體驗場景的一系列工作,讓事情變得有序連貫。
比如告訴孩子這樣一個場景:早上起床後,先睜開眼睛;接著疊被子,然後刷牙、洗臉、穿衣服;穿好衣服後,到飯桌吃早餐,背好書包,換上球鞋,跟爸爸媽媽告別,就可以上學。讓孩子完成這一系列動作是爲了讓他通過體覺能力,達到鍛煉思維的有序性和邏輯性。
另外,從回答問題開始,幫助孩子組織完整的語句。
很多孩子經常用點頭或者搖頭回答家長的問題,這就是要改變的細節。 不管孩子的答案是認可還是否定,是對還是錯都不重要,關鍵是要讓孩子說出來。
父母可以提前跟孩子約定好,鼓勵孩子大聲地說出自己的回答,讓他習慣多開口說話,或者讓他複述大人講過的話。可能孩子剛開始會有點不耐煩,但慢慢練習,在不斷磨合調整的過程就會越說越流利。
熟練以後再從口頭表達逐漸過渡到文字表達,從說進入到寫。當孩子的口頭表達有非常好的邏輯思維,有順暢的表達的時候,書寫的時候也會更加流暢。
還可以多陪孩子閱讀,讓孩子習慣思考。
多讀課外書有助于積累詞彙,千裏之行始于足下,這是一個積累的過程,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思維邏輯,語句語法都能有深刻的理解。同時鼓勵孩子多思考,多問幾個爲什麽,然後通過翻閱書本去尋找答案,讓孩子對這個神奇的世界和神秘的人類保有一份好奇感。不斷去探索新知識、新領域。孩子思維不斷活躍起來,悟出書中的道理。之後在人際交往中的談話,不管談哪個話題,都能信手拈來。
其次,提升社會交往能力,磨煉口才
不管哪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很多時候怯場,不願意表達,是因爲肚子裏沒“貨”,說不出幾句像樣的連貫的話。我們可以通過提升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從而達到提升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很多語句的産生和練習,還有語言素材的積累都是在社交環境中完成的,如果孩子的社交環境過于簡單,口語表達積累少,眼界也會變窄,說和寫的能力都沒有素材支撐。
在社交環境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鍛煉孩子的口才:
第一 ,讓孩子學會講禮貌、打招呼
有些孩子經常不願意跟不熟悉的人打招呼,是因爲在面對比自己高大的陌生人時,孩子在心理上是有劣勢的,還有就是對陌生人天生的排斥心理。
這時候父母應該多鼓勵孩子說,大膽說,做孩子堅實的後盾,而不要去責罵,去侮辱。這樣孩子只會越來越沉默,不要去責怪孩子不懂事,膽子小,父母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並且耐心地陪伴孩子去鍛煉。
比如父母可以在聊天的時候,可以多問問孩子的建議和想法,引導他說出不想打招呼的原因,這樣孩子會覺得父母很尊重他,因爲尊重,孩子會更願意交流。 不斷的練習之後,孩子會做的越來越好,也會得到來自他人的鼓勵,這樣打招呼慢慢的就會成爲習慣。
第二,讓孩子多參與社交活動
父母帶領孩子看望長輩,在家裏熱情招待來訪的客人,帶孩子到校外參加各種科技文藝體驗活動或培養某種業余愛好,通過這些途徑,擴大孩子的交際圈,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和技能,讓孩子多和其他孩子廣泛接觸,結交新朋友,幫助孩子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從而提高孩子在社交環境中的核心競爭力,讓孩子成爲一個有社會交往價值的人。
第三,爲孩子做出榜樣
最好的教育不是說教,俗話說,“上德無爲,行不言之教”,家長應該用自己的行爲點點滴滴的去影響孩子。
生活中,知識俯拾皆是,需要父母跟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探討,一起成長,如果孩子跟父母都不敢說,或者每次發言的時候都被父母駁回,他的任何提議都受到父母的否認和拒絕,他只會覺得自己說的話沒價值,又怎麽和他人交談呢?
父母多傾聽孩子的發言,讓孩子在愛心,耐心,溫情的教導下,爲其創造平等、和諧、溫暖的家庭環境,使孩子暢所欲言,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真實的想法,培養孩子敢說話,愛說話,敢評論。
讓孩子覺得自己的想法得到尊重,可以自己拿主意。這樣的孩子在人際交往中會更加自信、勇敢、不卑不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