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雇人士陳永光是佛教徒,前天同20多名義工來到實龍崗路的實裏尼維沙伯魯瑪印度廟,爲印度教信徒分派9000片面包,以及約1萬6000杯咖啡和豆奶。膳食是義工自掏腰包或請贊助商提供的。
過去約20年來,60歲的陳永光每年帶領一群華族佛教徒在大寶森節到印度廟當義工,秉著廣結善緣,不分宗教的精神,爲約兩萬名印度教信徒提供膳食。
昨天(1月31日)的大寶森節碰到月全食,還願遊行提前在前晚9時30分開始舉行。
自雇人士陳永光前天下午3時同20多名義工來到實龍崗路的實裏尼維沙伯魯瑪(Sri Srinivasa Perumal Temple)印度廟,爲印度教信徒分派9000片面包,以及約1萬6000杯咖啡和豆奶。膳食是義工自掏腰包或請贊助商提供的。
陳永光是佛教徒,多年前開始爲不同廟宇和佛教團體籌款,或在慶祝活動爲信徒提供膳食。由于本地各宗教團體彼此互通聯系,他結交不少印度教群體的朋友,得知印度廟需要幫忙,也發動其他義工貢獻一分力。“我們希望廣結善緣,爲印度教徒朋友盡一點心意。從幫助他人過程中,我獲得很大的滿足感。”
約1萬多名印度教信徒參加今年的大寶森節還願遊行,沿途觀看的預計有約4萬人。
衆多信徒頭頂奶壺,或渾身紮滿鋼針和鋼線,擡著插滿孔雀羽毛的“卡瓦迪”,分批從實龍崗路的實裏尼維沙伯魯瑪印度廟,步行約三公裏前往位于登路的丹達烏他帕尼印度廟(Sri Thendayuthapani Temple)。
陳川仁:加強各族凝聚力
遊行昨天傍晚6時30分結束,整個行程比往年提前數小時。據印度教基金管理局解釋,印度教信徒認爲月食不吉利,遇上月食時,印度廟不能進行任何宗教儀式,也無法用牛奶供奉神明。
國會議長陳川仁昨早8時應邀到兩個印度廟參與大寶森節活動,隨行的有中區市長潘麗萍。
陳川仁接受媒體訪問時強調,隨著社會日漸現代化,各族群都應紮根于自己的傳統,而像大寶森節這樣的傳統節日也爲不同族群提供相互交流,以及加強凝聚力的機會。他對陳永光帶領的義工團隊,以及另一組來自斯裏蘭卡的佛教團體爲印度教信徒提供膳食,表示欣慰。“我們應該表揚這樣的舉動。我們需要更多這樣的場合及活動,加強不同族群之間的聯系。“
84歲的廖滿妹10多年來每年大寶森節到印度廟幫忙。她昨天淩晨5時從盛港住家出發到實裏尼維沙伯魯瑪印度廟。“我平時到很多不同華人廟宇當義工,能保持活躍,接觸不同的朋友,我覺得很有意義,一點也不會累。”
總理爲印度教信徒獻祝語
李顯龍總理昨天在面簿貼文爲印度教信徒獻上祝語。總理寫道,大寶森節(Thaipusam)的名字是由兩個詞組成, Thai指的是淡米爾日曆中的一個月份,而Pusam則是空中一顆星星的名稱。
“印度教信徒在這天進行感恩和還願。信徒頭頂著奶壺或者擡‘卡瓦迪’從實龍崗路遊行到登路,是新加坡人熟悉的景象。我祝願所有信徒和歡慶這個節日的人士度過一個充實且有意義的大寶森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