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經營和維修大廈的費用累積下來,大約是當初建造費的四倍。社會及家庭發展部長兼國家發展部第二部長李智陞呼籲房地産業者運用科技,設立效率更高的智能設施管理系統,從而節約營運成本,並提高生産力。
設施管理(facilities management)指的是建築投入運作後的日常操作與維修。這包括確保空調和電梯等設施操作正常,以及安排打掃等工作,涉及層面非常廣,也需要大批技工。
在本地整體建築物數量增加、勞動市場逐漸緊縮背景下,設施管理業進入轉型階段。李智陞昨天(2月8日)在裕廊集團總部主持轉型藍圖的推介儀式時指出,智能設施管理可簡化程序,減少失敗的可能性,長遠來看也能節約成本,提高生産力,以及創造更優質工作崗位。
“這將進一步推動設施管理方案科研工作,培養這方面的創新企業,創造新就業機會、新模式、新企業,甚至是新專業領域,並從新加坡發展至世界各地。”
成立委員會落實措施
建設局將成立勞資政三方組成的委員會,落實發展設施管理業的措施。李智陞昨天參觀裕廊集團設立的智能設施管理指揮中心,了解它如何遠程管理多棟大廈。
裕廊集團去年投入1500萬元設立設施管理指揮中心,目前可遠程監督20座大廈,並計劃在今年上半年爲另外19座建築裝上感應器。
感應器猶如指揮中心的“耳目”,方便職員檢查各大廈情況,若出現故障便可及時安排當地人員處理。裕廊集團目前在全島共管理106座大廈和項目。
集團設施及物業管理總署署長許一龍指出,在前年11月至去年7月間試行計劃時,他們投入150萬元在三棟大廈的冷氣口安裝感應器,並找出發生故障、造成能源浪費設施,並加以修理。
他說:“三座大廈的能源成本減少了15%,員工生産力也提高15%。”
根據裕廊集團提供的數據,三座大廈每年水電費共計250萬元,采用智能設施管理系統後,每年預計可節省40萬元。
許一龍指出,維持大樓運作的成本因薪金上升和通貨膨脹的關系,每年以6%的幅度增加。“設立設施管理指揮中心可降低能源成本,提高生産力,抵消我們上升的營運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