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全稱爲新加坡共和國(英語: Republic of Singapore),舊稱新嘉坡、星洲或星島,別稱爲獅城,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政治體制實行議會制共和制。新加坡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爲鄰,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國土除新加坡島之外,還包括周圍數島。
14世紀,新加坡屬于拜裏米蘇拉建立的馬六甲蘇丹王朝。19世紀初被英國占爲殖民地。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被侵略的日軍占領。1965年,新加坡正式獨立。 新加坡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促進種族和諧是政府治國的核心政策,新加坡以穩定的政局、廉潔高效的政府而著稱,是全球最國際化的國家之一。
公元14世紀,蘇門答臘的“室利佛逝王國”王子乘船前往小島環遊,看見岸邊有一頭異獸,當地人告知爲獅子,他認爲這是一個吉兆,于是決定建設這個地方。新加坡“Singapura”是梵語“獅城”之諧音,早期的居民喜歡用梵語作爲地名。而獅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征,故以此作爲地名是很自然的事。過去,新加坡一直使用“新嘉坡”作爲其獨立初期的通用中文國名。由于受到當地華僑所帶來的方言習慣影響,早期也出現許多衍生的名稱,例如“息辣”、“石叻”、“叻埠”等,還有因其小而將之稱爲“星洲”、“星島”的。而外界也普遍以“星國”或“獅城”來描述新加坡。
想必各位都會想起“獅頭魚身”的建築物,那各位看官知不知道這個“獅頭魚身”的來曆和相關的傳說呢?如果不知道也不要緊,“你不知道的亞洲”就是帶你見識你不知道的事情,所以我們今天“你不知道的亞洲”主角就是新加坡著名雕像:魚尾獅。這個魚尾獅就是蘇門答臘的“室利佛逝王國”王子所看到的神獸。王子認爲是一個吉兆,就在命名時使用了獅子命名,並且希望獅子的勇猛、雄健能夠保護這個地方。而真正的魚尾獅是由當時的 Van Kleef 水族館館長,Fraser Brunner 先生所設計的。獅頭寓意著獅城的別名,魚尾象征著新加坡未被小王子發現前的淡馬錫 (Temasek),並代表新加坡是由一個小漁村發展起來的。經過曆史的遷徙,慢慢的魚尾獅雕像就成爲了新加坡的標志。
現在新加坡有著七座魚尾獅的塑像,而最大的魚尾獅坐落于新加坡河畔,這座塑像高8.6米,重70噸,獅口中能夠噴出一股清泉。這一座魚尾獅是由雕塑家,林浪新先生和他的兩個孩子日以繼夜不辭勞苦的打造,在1972年5月完成,事後林浪新先生並沒有邀功,而是只是對外稱只是把這座塑像當作一樣商品在完成。在這座塑像旁有一只小型魚尾獅塑像也是林浪新先生的作品。大的魚尾獅獅身由混凝土制作,表面覆蓋上陶瓷鱗片,而眼睛則是紅色的小茶杯。
這座魚尾獅塑像初期是建立在離現址120米遠的海濱公園橋旁的魚尾獅公園。魚尾獅公園也因爲魚尾獅塑像的坐落,成爲了世界各地遊客喜愛的旅遊景點, 1972年9月15日,由前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先生爲魚尾獅公園主持開幕儀式,並且爲了紀念這項盛事,制定了一塊銅匾在旁,銅匾上刻著“魚尾獅是新加坡迎賓好客的象征”。
魚尾獅後來搬至新居,新居以水爲主題,配上了燈光效果,營造出魚尾獅浮立在碧波之上的生動壯觀的視覺效果。四周空地可供各種戶外表演所用。連接魚尾獅和看台的階梯不僅可讓遊人靠近水邊,也可讓遊人以階梯席地而坐。新居看台可容納300人。遊客可近距離地和魚尾獅合影。並且魚尾獅的背景就是新加坡有名的浮爾頓酒店、濱海公園側影等市區金融中心建築物。
新加坡爲什麽那麽多的華人?
新加坡多中國人(華人),有兩個原因:
一、1819年,英國政府爲了發展新加坡的經濟,從海外招收了bai大量勞工,其中中國廣東、福建的勞工占了很大的比重。
二、1963年,由巫統、馬華和國大黨組成的聯盟黨參加新加坡州選舉失利;1964年9月,新加坡又發生了嚴重的種族暴亂。“馬來人至上”的觀念也逐漸走向了舞台的中心。當時的馬來西亞首相東姑阿都拉曼擔心華人會主宰馬來西亞的政治及經濟環境,決定將以華人爲主體的新加坡獨立出去,以保證馬來族的統治。以巫統爲首的執政聯盟在國會緊急通過修改憲法,將新加坡驅逐出馬來西亞。大批華人隨之從馬來亞的馬六甲、柔佛等地遷入新加坡。
新加坡公民主要由4大族群構成:華人占總人口的74.2%,還有馬來族(13.3%)、印度裔(9.1%)和歐亞裔/混血(3.4%)等公民。大多數新加坡華人的祖先源自于中國南方,尤其是福建,廣東和海南省,其中4成是閩南人,其次爲潮汕人、廣府人、莆仙人(莆田人)、海南人、福州人、客家人,還有峇峇、娘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