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觀察者網 齊倩】在美媒“官宣”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贏得大選後,西方世界一片歡騰。然而,特朗普下台就代表著“特朗普主義”的終結、美國重回正常軌道嗎?
前新加坡駐聯合國大使、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創始院長、複旦大學中國研究院春秋高級研究員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給出了否定答案。除非,拜登治下的美國學會謙卑地向世界學習。
11月14日,他在發表于《南華早報》的文章《拜登治下的美國應向世界學習,而非相反》中直言,當前世界正處于一個脫節的位置——在世界期待“黎明來臨”的同時,越來越多人意識到,拜登上台後似乎不能隨心所欲地大施拳腳。正如英國著名經濟評論家馬丁·沃爾夫(Martin Wolf)所言:特朗普主義,甚至是特朗普本人卷土重來的可能性很大,拜登的總統任期可能成爲令人失望的插曲。
不過,馬凱碩仍舊認爲拜登有成功的機會,前提是,美國在對自身優劣勢進行分析後做出兩點根本性改變:其一,不再迷信“曆史終結論”,擺脫傲慢自大;其二,向東亞國家借鑒“好政府”的優秀經驗。
馬凱碩在《南華早報》發表署名文章
第一、美國應擺脫傲慢自大,進行經濟結構調整
馬凱碩認爲,在很長一段時間裏,美國沉迷在世界第一強國的“美國夢”中無法自拔,對待世界其他國家充滿傲慢與自大。他將這種現象稱之爲對“曆史終結論”的迷信。
“曆史終結論”源自美國國際政治學家福山著作《曆史的終結及最後之人》,主要包含兩個關鍵議題:曆史是有終結的;曆史將終結于以美國爲代表的西方“自由民主制”。
馬凱碩表示,如今看來,美國對于“曆史終結論”的迷信具有盲目性,因爲以中國、日本爲代表的亞洲經濟體的崛起給世界帶來了“一場根本性變革”。美國,從最初的“價格制定者”變成了“價格接受者”。
其實,日本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經濟騰飛就應給美國敲響警鍾——美國經濟需要一個“結構調整計劃”。但是美國錯失了機會,它當時選擇利用地緣政治力量遏制日本的崛起。
如今,中國經濟崛起了,美國還能故技重施嗎?馬凱碩說,當然是不能。
即便如此,馬凱碩依舊對美國經濟的活力和競爭力充滿信心。他再次建議,拜登上台後,美國政府應調整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例如實施“工人再培訓計劃”。
第二、美國需要的不是“裏根式政府”,而是“好政府”
至于如何順利實現經濟結構調整,馬凱碩給出了另一項建議,即美國需要從根深蒂固的“裏根式理念”中做出根本性改變。(觀察者網注:“裏根式理念”源于裏根經濟學,主要觀點在于,政府不是問題的解決方案,政府本身就是問題。)
“管的少的政府才是好政府”!在美國前總統裏根任期結束後,美國社會充斥了“曆史終結”式的傲慢和裏根式的對政府的反感。這一觀念延續至今,成爲塑造美國政府形象和施政方式的因素之一。
然而,2020年的全球新冠疫情讓許多美國人意識到,美國是時候做出改變了:現如今,美國需要的不是“裏根式政府”,而是一個東亞式的“好政府”(good government)。(觀察者網注:美國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斐遜認爲,“好政府”是最有效保障人民權利和他們勞動回報的政府。)
馬凱碩稱,現在的美國正經曆困難的曆史時刻,因爲他們正面臨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可能性。因此,美國需要一個“好政府”,一個充滿優秀成熟公務員團隊的政府。
馬凱碩還提到,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可以將年輕人送往西方學習,現在的美國也可以向世界各地學習“良好治理”的經驗。
美國大選日前一晚,多家紐約商鋪豎起木板
馬凱碩苦口婆心,勸誡美國政府這一次必須無視華盛頓“智庫産業”給出的傳統建議,學會謙卑地向世界學習,因爲世界不會再因爲美國的實力和影響力而向其“俯首稱臣”。
隨後他借用了美國國際事務專家、哈佛大學教授斯蒂芬·沃爾特(Stephen Walt)的觀點加以佐證。沃爾特曾在著作中稱:“現在美國外交政策精英是一個功能失調的特權內部人士階層,他們常常蔑視其他觀點。”
最後,馬凱碩強調,如果拜登想要在任期內大有作爲,避免成爲“特朗普主義”期間一個令人失望的插曲,就要學會做出根本性改變。“在這方面,拜登的年齡可能是一個巨大的優勢。這意味著他再沒有什麽抱負可追求了。做出根本性的轉變,他會有什麽損失呢?”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