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建設統籌部長兼交通部長許文遠希望,到2030年新加坡社會能減少用車,並認爲隨著大環境變遷,實現這個目標指日可待。
許文遠自兩年多前接管交通部後,就不斷推動“減少用車”(car-lite),提倡綠色出行。
他在受詢時說:“要實現這個目標,我們的公共交通必須是人人的首選代步工具,必須是負擔得起、安全、可靠,且方便乘搭。”
他相信,隨著無人駕駛技術日益成熟,加上數碼化及創新的商業模式,如共享經濟所帶來的影響,實現這個目標指日可待。
南洋理工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研究員戈彼納·梅農(Gopinath Menon)就指出,隨著數碼科技推進,人們的生活與工作方式也會改變,例如有更多人遠程辦工、工作時間和地點靈活、工作周縮短等,這些都會影響出行習慣。
如果全自動化的無人駕駛車能在下來10年大規模推出市場,他相信,人們擁車的欲望會減低。“如果很容易就能叫到共享無人車,比乘搭公共交通還方便,那他擁車的欲望或會減低。就像現在的私召車共享服務那樣,但規模更大,也更便宜。”
不過也有專家認爲,單是提高地鐵等公共交通的可靠度和效率仍不夠,還需通過擁車證等措施,才能鼓勵車主放棄用車。
普華永道新加坡總監(運輸)雷達普(Oliver Redrup)指出,地鐵只不過是衆多措施的一個要素,要鼓勵減少用車還需其他政策的配合,包括加強最後一英裏路程的銜接性、限制擁車證配額,以及按駕車者在擁堵路段行駛的實際路程收費的公路電子收費系統(ERP)。
曾參與我國地鐵線建設規劃的交通顧問布魯諾(Bruno Wildermuth)則建議,擁車證成價應與車輛的行駛裏數挂鈎,越少用車,支付的成價就越低。
根據早前公布的數據,2012年本地約有46%的家庭擁車,越靠近地鐵站的家庭擁車率就越低,在距離地鐵站400米內的家庭中,只有39%擁車。相比之下,離地鐵站超過1.8公裏的家庭,則有超過一半(55%)擁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