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心惠 報道
起重機操作員郭金象與妻子林淑芬育有五歲大女兒郭亦瑩,但因工作關系,長時間以來都與女兒“分隔兩地”,每周有大約兩天時間無法見到心肝寶貝。
兩人2007年買下萬國一帶的四房式組屋,開始組織家庭。生下女兒後,他們不想請女傭照顧孩子,所以把女兒送到林淑芬母親馬碧英(67歲)的住家,由她照顧。
郭金象(42歲)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我們都有全職工作,而嶽母住義順,離我們家相當遠,如果每天往返兩處對我們和女兒都相當吃力,所以女兒平日住嶽母家,我們星期二和星期四去看她,周末才接她回家住。”
他們2013年得知建屋發展局推出新型三代同堂組屋後,決定聯名申請,首次申請就順利抽到位于義順51街的單位。
馬碧英與女兒一家三口去年7月遷入新居,同住一屋檐下,彼此相互照應。
林淑芬(37歲,化驗師)說:“最開心的當然是每天可以看到女兒和母親,吃到母親的家常菜。我的大哥也住附近,一家人聚餐見面方便多了。”
建屋局自2013年共推出約1500個三代同堂組屋單位,並于昨天公布這項計劃至今取得的進展。其中1100個的選購程序已結束,其余單位則于去年推出,還在供抽到簽的申請者選購。
當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三代同堂組屋申購反應良好,1100個單位在推出後就有約八成被訂購。其中,位于義順、榜鵝和淡濱尼四個預購組屋項目的252個三代同堂單位,全都有國人購買,訂購率達100%。
買家中有44%是首次購屋者,56%是第二次申購組屋的家庭。建屋局將在5月的預購組屋銷售活動中,于義順6道推出新一輪三代同堂單位。
三代同堂組屋比一般的五房式組屋單位大,面積在120平方米左右,共有四間房間和三間廁所,是政府還在興建的組屋類型中,最大的屋型之一。
附帶條件更嚴格
未來轉售不易
不過,三代同堂組屋附帶更嚴格的買賣條件。已婚夫婦或計劃結婚的情侶可以同他們的父母一起申請三代同堂組屋。屋主在未滿五年最低居住年限前不能出租任何房間,未來出售組屋時,也只能轉賣給同樣符合多代家庭條件的買家。
傑地集團執行總監麥俊榮和博納産業首席執行長林永富受訪時認爲,雖然未來脫售三代同堂組屋會比較困難,但相信市場還是有一定需求。
首批三代同堂單位屋主于去年入住新居,這意味著他們將于2022年滿足5年最低居住年限,可在轉售市場出售組屋。
林永富說:“這些屋主在申請組屋時就打算和父母同住,做好了長住的打算,所以一般不會以轉售價值作爲最初申購的主要考量。另一方面,新加坡人仍相當傳統,想跟父母同住的人相信還有很多。”
林淑芬表示當初購屋時,確實有朋友提醒未來售賣組屋會比較麻煩。
“但我們都抱著在這裏終老的心態,沒想要賣,所以轉售限制沒有影響我們的計劃。”
不過麥俊榮也指出,建屋局2012年推出的“多代同堂優先計劃”功能與三代同堂組屋相似,可能形成競爭關系,而多代同堂優先計劃更靈活,可能導致三代同堂組屋需求未來趨向疲弱。
他說,三代同堂組屋供應量少,買家選擇不多,未來轉售時也面對更多限制。
“相比之下,夫婦與父母在多代同堂優先計劃下申請同一個項目的組屋,子女可以選擇四房式或五房式組屋,未來轉售不受限制,也可以住在父母家附近,互相照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