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正值聖誕節前夕,5年前轟動一時的北大高材生吳謝宇弑母案,開庭審理。
這個老師同學眼中曾經的完美學霸,因爲引經據典邏輯清晰的庭上陳述和衆多親友的求情信,再次引發熱議。
殺害自己最親的人,這並不是個例。
就在不久前的12月11日,新加坡也發生了一間讓人無法置信的人間慘案。一名14歲少年因涉嫌謀殺49歲父親,父親送醫後身亡,少年當場遭逮捕。
刑事案律師表示,這名少年應該是新加坡建國以來最年輕的謀殺案嫌犯。而這樁案件,將在12月31日庭審,個中情由,我們還無從知曉。
轉回吳謝宇弑母案。庭審現場,這位曾經的北大高材生展現了自己高智商的一面:引經據典、邏輯清晰,連續20分鍾發言幾乎不停頓。
一步步剖析和解釋自己殺害親生母親的原因:父親的病逝、壓抑的家庭氛圍讓自己形成了心理陰影,小說、電影不良的引導讓自己心態發生變化……在北京上學的時候,嘗試自殺未果,決定殺死媽媽,讓承擔太多痛苦的她“解脫”,然後再自殺。
回顧其當時的作案過程時,吳謝宇全身發抖,他說,殺害母親後,看到現場的慘狀後,他放棄了自殺。
但隨後,他又將現場打掃幹淨(殺人之後他馬上開始分屍,謝天琴的頭部幾乎被完全割下來,最終沒有分屍成功,將屍體用保鮮膜包裹,活性炭吸味,避免被發現,整個處理屍體的過程持續了10多天)。在吳謝宇的陳述中,這是因爲“爸爸很愛幹淨,不能玷汙家裏”。
總結一下:是我殺的,我認罪,我心理壓力好大,我是有原因的,我想坐牢,不想被判死刑。
△ 吳謝宇在北大歌詠比賽活動後的留影
Part.1
吳謝宇真的有自己推理和陳述的那麽“情有可原”嗎?我們來回顧一下:
案發前:
他向學校請假,推掉所有課程,不再住在北大宿舍內。之後,以急用爲理由,從培訓機構提前領走了獎學金。最後,購買了手術刀、鋸條、幹燥劑、隔離服、醫生護士服等作案工具。
准備的十分全面。
案發後:
沒過幾天,他就通過母親的手機,以去美國留學母親陪讀爲由,向親戚朋友詐騙144萬。
留學當然是假的,實際上,沒多久他就和一名性工作者交了男女朋友,同居在一起,甚至還拿了10多萬去對方老家提親,最後不了了之。
△吳謝宇在ATM機上取錢被攝像頭拍下來
而案件之所以曝光,是因爲他作案半年後給舅舅發短信,說他和母親要回國,讓舅舅接機。未接到機的舅舅心生疑惑,來到他家,發現了被塑料層層包裹的屍體。
△吳謝宇與母親謝天琴所住的教師住宅樓
這種種迹象表明:
殺害母親,是吳謝宇是一步步在理性執行自己的計劃,蓄謀已久。
而在他被通緝之後的行徑,也並沒有表現出來害怕和忏悔。在酒吧夜夜買醉、賭博、招妓、做男模,還能不停地談戀愛,這些都不是忏悔的信號,而是有種不被束縛之後,放縱的狂歡。
△吳謝宇在重慶那段時間,白天在機構做老師,晚上在酒吧做坐台“男模”
Part.2
這幾天辣媽團隊的小夥伴們,在探討這個案件中,隱藏的家庭教育的問題。
當然,並不是說,家庭教育有原因,吳謝宇就無罪或者罪責就輕了。有這樣家庭教育問題的,並不是只有吳謝宇,這樣的教育方式,或多或少出現在許多家庭裏。
或許,我們,可以引以爲戒。
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家、心理撫養倡導者李玫瑾教授分析:吳謝宇的聰明讓他應付現實、應對各種人都綽綽有余,但他的內心是空的,空到沒有靈魂。
他的智商,讓他可以完美應對各種人和事:
鄰居們說,吳謝宇愛學習,從小就很少和其他孩子一起玩,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做作業。而且很有禮貌,鄰居去他家,他會熱情地打招呼。
大一時獲得北大“三好學生”,大二時拿到北大“廖凱原獎學金”;案發前,獲得GRE全球前5%的極高分……
同學們說,吳謝宇智商情商都很高,作息特別規律,性格很好。好朋友過生日他會送上祝福,同學有急事他會鼎力相助,籃球打得非常好……
案發後,吳謝宇的一位老師也說:如果非要說這孩子有什麽缺點的話,那就是他壓根兒沒有缺點。
Part.3
這世上沒有完美無缺的人,除非他戴了面具。
面具下面,是李玫瑾教授說的,沒有靈魂的空心人。他做的並不是他想要的,他熱愛的,而是,別人對他的期待。
比如他說:
一次,他考了年級第二名,父母都特別高興,“我可以滿足他們的驕傲”。念書只是爲了滿足別人,而不是自己。一次爸爸希望帶他去西湖玩兒,“其實我並不喜歡,但爲了滿足他們的期待,還是去了”。
他的優秀、聽話、懂事,是爲了滿足別人的期待。因爲他的聰明,演繹得很完美。而這份完美下面,是一個空洞的、被掌控的靈魂。
最終,這個好孩子、好學生用極端的方式踢開障礙——掌控自己的母親,冷靜而殘忍。
他的空心問題,他急于掙脫的外部控制,很多家庭都有。
很多孩子都是在父母的呵護中成長,物質充沛,成長規劃細致周全。向著作爲成人的父母判定的“對孩子最好,規劃最合理、最省力”的路線前進。
我們常常忘記劃清自己和孩子的界限,管教要適當。
孩子不喜歡拉小提琴,不喜歡練芭蕾,不行啊!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才有氣質,而且在新加坡,還可以通過DSA進入更好的中學,媽媽陪你,要堅持!
孩子不想每天讀書或者每天都做額外的作業,不行,不做完不能睡!日複一日的累積中,才能出好成績,上好大學,以後有好工作!
我們也常常在忘記,孩子才是他生命的主人,需要體會發自內心的熱情和驅動力。需要爲喜歡和熱愛而做,而不是成爲它的俘虜。
也許孩子會因爲父母這樣細致的導演——緊湊的時間表、超牛的課外班、勤奮讀書,上到好的大學,形成好的自學規律。
但他也許同事,也長成了一個“空心的人”——沒有特別的喜好,不知道如何熱愛。
Part.4
小時候,在父母身邊的時候,有時刻監控的掌舵人在,也許只會離家出走幾次,叛逆幾回。
那長大之後呢?上大學之後呢?
我們都是過來人,身邊一上大學或者一上班就失控的同學、朋友、同事,誰都有幾個。有些,也許跌跌撞撞,找到了自控力,人生走上正軌;有些,依舊是爸媽遠程的“手心裏的寶”;有些,開始放縱,或者是學業上,或者是生活上,甚至像吳謝宇這樣失控……
生活的意義,熱愛的感受,生命的沖動,在人生最初最有塑造力的十幾年,已經失去了。
這其實,是一種精神閹割。
這也是爲什麽,年輕的抑郁人群越來越多,想要自殺的年輕人的數量逐年攀升。
新加坡這樣一個只有幾百萬人口的城市國家,去年共400人自殺身亡,人數連續三年上升。其中,20至29歲的年輕人,自殺身亡人數最多。
在20多歲走向獨立的年紀,那些掙紮不出來的年輕人,有些選擇了毀滅“控制自己人生的人”,有些選擇離開這個自己怎麽都激不起熱情,沒有意義的世界,殺死“自己”這個被控制、自己都喜歡不起來的人。
Part.5
希望,今天這個略顯沉重的話題,對我們都有一些啓發。
從現在開始,讓我們一起,確定孩子喜歡,才鼓勵他堅持,告訴他堅持的好處,而不是強迫他按照時間表執行,消磨掉這份喜歡。
給孩子一些適當的選擇,了解了解他想做什麽,想要怎麽做。只要不是“完全完蛋的糟糕結果”,都可以真誠的,自己幫助他分析、請別人幫助他分析,然後告訴他,我願意相信你,請你自己做選擇,也自己承擔後果。
從不太大的年紀,就逐漸讓孩子自控,爲熱愛而努力。努力控制自己的控制欲,和孩子劃定適當的界限,引導他做正確的選擇但不強制。
也許,孩子不再用幽怨的眼神控訴你的壓制。我們和孩子,都會好很多。
這樣教導的孩子,也許幼小銜接的時候,不是最閃亮的那一批,小四小五或者PSLE考試,不是成績最優秀的那一個。
但,他一定是,最懂得自己想要什麽,最能體會幸福感,也和父母家人的關系,最好的那一類。
最好的教育,是幫助孩子,長成他自己最好的樣式。讓我們一起修行,做顧問型父母吧!
☆ END ☆
獅城辣媽x育兒群
掃描小編芝士奶蓋的二維碼手動拉你進同齡育兒群備注:孩子出生年份,比如2008
近 期 好 文
點個“在看” 一定要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