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的中國,可以說在國際交往中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中國的國際地位是靠著強大的國力支撐起來的。雖說現在是和平時期,但小國家的話語權在國際舞台上根本得不到體現。
新加坡雖地域狹小,人口密集,資源嚴重匮乏,卻在國際上的地位斐然。新加坡人甚至自嘲自己的國家只有空氣可以足夠使用。這麽一個國家爲什麽能有如此特殊的國際地位?
它爲什麽能夠在55年的時間裏保持獨立?
一,多難興邦
衆所周知,新加坡是東南亞的一個小國,地處馬六甲海峽南口。1819年,英國臭名昭著的殖民公司:東印度公司的觸手伸向了東南亞。
1824年,新加坡地區正式被英國殖民。隨著歐亞大陸的交往日益密切,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英國政府將新加坡比喻爲女王王冠上的明珠,接著在新加坡大力發展橡膠種植業,通過海運倒賣橡膠,當地的産值翻了八倍。
二戰爆發後,中國大地陷入了深深的苦難當中,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發起了南洋華僑籌赈祖國難民總會,籌集了大約四億元的外彙以支持抗戰。
新加坡的人口本就以華人爲主,當地華人群情激憤,大力援助中國抗日,新加坡的熱血青年還組織義勇軍進行頑強的抵抗。這都被日本人所記恨。
在偷襲珍珠港第二天,日本人就發動了對于東南亞馬來西亞一帶的突襲,由于英國人的大意,將近兩個月的時間裏日軍便占領了整個馬來半島。
再加上英軍將領白思華輕易地投降,超過十三萬的英屬抵抗軍(包括英軍,澳軍,印度軍)淪爲了日本的俘虜。
同年,日本爲了報複新加坡之前的援助中國行爲,在當地發起了駭人聽聞的”大檢證”行動。將所有18歲到50歲的華裔男性抓起來。
隨意按上一個”反日分子”的名號,便來到郊區,海邊集體槍殺。剩下的就當作奴隸賣到泰國等地做苦力。除此之外日軍勒索當地華人華僑五千萬,理由是他們支持抗日,這是他們買命的贖罪錢。
三年期間,日軍在新加坡殺害了五萬華人,如此暴行罄竹難書。可是現如今還有認不清現實的日本走狗,捧著日本的臭腳爲日本極力開脫。可氣,可憐!
1961年,馬來西亞政府公布了一個方案,想把新加坡,文萊,馬來亞等小國並入馬來西亞,享受同等待遇共同發展。
新加坡當時的領導人李光耀覺得茲事體大,不能輕易下結論,于是舉行全民公投。結局顯示百分之七十一的人都同意並入馬來西亞。
雖然合並,二者的曆史文化,民族主體,經濟形勢,地域特點等各種不同的差異導致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政府一直以來摩擦不斷。
由于新加坡的經濟本就比馬來西亞發達,而馬來西亞政府也不願意看到新加坡發展的過于強盛。
于是乎馬來西亞政府每年給予新加坡的財政預算少得可憐,李光耀要想憑借這點錢大展鴻圖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1963年12月李光耀公開抱怨馬來西亞政府給新加坡的財政預算太摳門,一點也沒有顧及到新加坡的社會狀況。
讓李光耀沒有想到的是,他這一吐槽,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新加坡的商人也紛紛抱怨馬來西亞政府沒有扶持和幫助,反而實行了抑制政策,通過打擊新加坡的商人來保護馬來西亞本土的經濟。
1964年12月,印尼政府變本加厲,宣布新加坡上交給中央政府的稅金由四成提升到六層。
如此嚴重的地域歧視問題,馬來西亞的財政部部長只給出了一個強差人意的理由:印尼的軍事活動增加,而導致國家開銷過大。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開設在新加坡的中國銀行也被馬來西亞政府關閉。
1964年,由于馬來西亞政府間諜的挑撥離間,新加坡爆發內亂,”馬來西亞人至上”的觀念逐漸升溫。
可是在新加坡,百分之七十一都是華人,”馬來西亞人至上”的觀念明顯與大部分新加坡的利益和思想相違背。不是馬來西亞人主體的各個政黨紛紛站出來反對這種偏頗的觀念。
以馬來西亞人爲首的執政黨聯盟連夜修改憲法,以126票贊成,0票否定的結果將華人爲主體的新加坡逐出了馬來西亞。
新加坡是一個小國,又處在極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上。可以說如果後背沒有支持,新加坡絕對不會走到今天。
合並入馬來西亞也是這種情形下順理成章發生的。可惜的是馬來西亞政府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生怕新加坡壯大威脅到自己。
新加坡只是想找一個可以維護自己的靠山,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導致了二者的分道揚镳。
不過從這件事情上新加坡也學到了,萬事不如求己。在李光耀長袖善舞的手段下,新加坡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外交策略。
二,長袖善舞
在新加坡,處于大多數的是來自中國的華人團體。按常理來說,新加坡應該無法避免地被蒙上中國的影子。可是在新加坡的中央政府卻極力淡化中國的影響力。
即使是總統李光耀,一個出生在中國廣州,血緣上是百分百中國人的他,也在平時日常外交,簽署文件時使用英語。
李光耀在英國長大,接受的是完整的英式教育。他知道,要想讓新加坡長期存在下去,就必須平衡各方面的勢力。
君子無罪,懷璧其罪。處于馬六甲海峽關隘處的新加坡必須制衡東方和西方的勢力,讓他們在新加坡這裏處于一個微妙的平衡。
自從英國由于各種原因從東南亞撤出之後,沒有了依靠的新加坡立即把目光投向了美國。雖然李光耀受英國的影響很深,一直看不起美國這個暴發戶一樣的國家。
可是爲了新加坡,他放下了成見,和美國建立密切的外交關系。爲了和美國打好關系,李光耀甚至和日本政府也抛棄了過去。達成了密切的貿易關系。
不過李光耀很清醒,他知道和美國的聯系只是他制衡的一邊,如果完全將新加坡推向美國,等待這個國家的依然是萬劫不複的深淵。
所以,李光耀扭頭找上了蘇聯,加入了蘇聯的印度洋戰略,同時和蘇聯也建立了友好的外交關系。美國當然不滿意李光耀這個二五仔。
但是由于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太過于特殊,制裁新加坡必定會引來蘇聯的惡意報複。衆所周知,三角形永遠是最穩固的。
在蘇聯軍備競賽中日漸膨脹,把控了東南亞大部分地區的局勢之後,新加坡找上了中國。雖說並沒有建立外交關系,但是經常派遣外交隊伍和中國進行友好的互相往來。
美國和蘇聯互相拉扯,沒功夫理會新加坡。這時,中國一步步崛起直接影響到了新加坡。由于新加坡華人衆多,中國的崛起使華人不管在總數,經濟能力,國家地位上更進一步。
爲了平衡中國在新加坡的影響,李光耀把目光投向了印度。遠處交好美國蘇聯,近處和中國印度處好關系。遠交近修的李光耀不敢把寶壓在任何一個國家身上。
一時間新加坡成了東西方勢力的平衡點。不過這種類似于拆東牆補西牆的方法只能解一時燃眉之急。
作爲一個小國,如果不在政治上有所依靠,僅僅是靠互相拉扯,國民的依托感就無從安放。
打鐵還需自身硬
新加坡這個國家國土面積狹小,萬一真的發生國外侵略,那麽”負隅頑抗”顯然是極其不現實的。
對此李光耀提出了頗有創意的”毒蝦”模式。在這個弱肉強食的國際世界裏,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新加坡就是要把自己變成一只有毒的蝦米。即使外敵入侵,將新加坡一口吞下,也會因爲毒素而同歸于盡。
要想保證毒蝦模式的運行,首先要發展經濟,經濟才是一切的根本。新加坡從國外進口商品,用一種二道販子的身份操持著國內經濟,把這個小國硬生生地打造成了發達國家。
其次,就是要保證武力。新加坡全民皆兵,國民基本都接受過軍事訓練,小小一個國家有三十五萬人的預備役。
最爲重要的是,新加坡斥巨資購買大量先進的武器裝備,打造各種戰備設施。七個飛機場都建有防禦掩體,其中五個機場中擺放了150架戰鬥機隨時起飛。
這些還不夠,新加坡還引入了美國的軍事力量。爲了保證本土淪陷後有力量反撲,新加坡在澳洲駐紮了空中加油機和精銳空軍。
雖然新加坡的海軍沒有大型艦艇,並非沒有資金購買。而是新加坡附近島嶼衆多,更適合小型艦艇的遊擊戰術。再加上新加坡強力的空軍支援,東南亞沒有國家可以與之抗衡。
新加坡的陸軍也索性放棄了防禦,等待本土淪陷後反攻才是他們的目標。與此同時新加坡還與英國,馬來西亞,澳大利亞,新西蘭建立聯防。
總體來說,新加坡就好像是一個香甜可口的劇毒小蛋糕。大國由于利益的牽扯,雖說吃得下但也不敢輕舉妄動。小國也沒有膽量去吞下這只”毒蝦”。
能做到這一點,新加坡才能在國際社會中站穩腳跟。這個以華人爲主體的小國家雖然曾經在國際舞台上大放異彩。
但是在如今國際貿易越來越密切,國家合作越來越頻繁,巴基斯坦鐵路的開通等等因素的影響下,新加坡已經慢慢喪失了國際社會的特殊地位,逐漸淪落爲二流國家。
文/文史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