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4日,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孫子李繩武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發文,在這篇短短幾百字的動態中,李繩武表達了對當代新加坡未來政局的擔憂,字裏行間流露出對當值總理,同時也是其伯父李顯龍的不滿。
在李繩武的眼中,國家應該要高于一個家族,而李氏家族對新加坡的統治只會給這個國家的未來蒙上一層毫無希望的陰影。
此篇動態一經發出,就引來了一場“政治危機”,與此同時,新加坡總檢察署開始表示將對李繩武的言論進行調查,似乎那些曆史上同室操戈的人倫慘劇就要在這彈丸小國上發生。
對李繩武來說,他可能只是發表一下對于大伯父獨攬大權的不滿,然而對于整個新加坡來說,這背後蘊含著整個新加坡政治的發展史。
一 、政治強人李光耀與“民主獨裁”
新加坡本是英國的一塊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英國無力再管轄支配海外殖民地,新加坡因此得到了自治權。
而小國寡民的新加坡爲了能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選擇加入馬來西亞聯邦當中,然而馬來西亞聯邦獨特的馬來特權以及嚴重的種族歧視令新加坡華人苦不堪言。既然加入馬來聯邦不能給新加坡帶來實際意義上的進步,那麽就幹脆直接退出,成爲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獨立國家。
在政治強人李光耀的領導下,新加坡成功脫離馬來聯邦,隨後開始進行全盤西化的革新開放。
李光耀首先將官方第一語言改爲英語,吸引大量外商前往新加坡投資,強制要求學校教授英文而非華文,其次李光耀修改了原英國殖民者在新加坡制定的相關法律。
正所謂亂世用重典,爲了給前來新加坡投資的外商提供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甚至保留了一些諸如鞭刑、杖刑的原始刑事手段。
憑借大量的外商投資以及新加坡政府的不懈努力,新加坡在上世紀創下了一個世界曆史上的經濟奇迹。
而李光耀本人則獲得了空前絕後的威望,身爲政治強人的李光耀爲新加坡建立起了一套獨特的執政體系,開創了新加坡式的“托管式民主”,也被時人戲稱爲“民主獨裁”。
將西方的民主精神與東方儒家文化的價值觀融爲一體,西方和東方的價值觀在新加坡政壇形成了一個絕妙的平衡。在這種平衡的支持下,新加坡得以穩定發展,成爲了東南亞地區的一顆明珠。
二 後李光耀時代的新加坡政治
20世紀末,李光耀漸漸淡出了新加坡政壇高層,開始逐步培養自己的兒子李顯龍作爲其接班人。
同時,民主制度和市場導向的經濟在世界各地蓬勃發展,民衆從政的意識逐漸增強,互聯網的發展更是使得民衆表達自我願望和意見的能力得以提升,社會轉型在原有體制下開始萌芽。
在此大環境下,新加坡當局敏銳地感受到了國際環境變遷帶來的壓力,開始逐步完善原有政治生態。
2011年新加坡大選,李光耀及其親信吳作棟宣布辭去內閣職務。但由李家主導的人民行動黨在大選中再次獲勝,李顯龍登上了新加坡最高領導人的寶座。
然而,和往年大選人民行動黨一家獨大不同的是,此次選舉人民行動黨在部分區域完敗給反對黨。
大選結束之後,李顯龍以人民行動黨黨魁的身份在最新一期的黨刊《行動報》發表題爲《未來之路》的文章,在該文中,李顯龍闡述了執政黨要如何在後李光耀時代展開工作,以及如何繼續獲得大多數選民的支持。
可見,2011年的大選給人民行動黨和李家帶來了極大的沖擊,李顯龍政府向全國民衆承諾將進行改革,實行新政。
而在新國第二任總理吳作棟的眼中,新加坡無論是政治、經濟、社會、法律和未來發展都來到了一個命運的十字路口。
2015年3月,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因病離世,而李光耀的去世宛如一個點燃新加坡各界的導火索。無論是學術界、政界還是民衆對李光耀創造的“托管式民主”以及“新加坡模式”展開討論,討論的中心基本圍繞著如何處理李光耀留下的政治遺産。
各路政治團體以及反對黨勢力不斷壯大,新加坡政府亟需進行制度上的變革,以削弱社會各界團體的反對聲音。
三 精英政治及繼承人
新加坡的國本是人才。早在新加坡建國期間,李光耀就意識到自然資源的缺乏只能以人力資源的方式來彌補,所以新加坡當局以高薪及各種福利政策吸引高水平人才入籍新加坡,政府部門從而吸引了大批人才。
而新加坡經濟騰飛的事實已經證明,該國的精英治國和精英政治是有效的,也正是在這一理念和制度下,新加坡取得了今日的成就。
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精英政治的弊端也漸漸顯露出來,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社會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多元化社會帶來了官員選拔的客觀標准問題,原有的選拔標准是否能適應當下這個飛速發展的數字社會。
除了選拔標准受到質疑外,消費主義以及社會物質化使得大部分精英成爲了精致利己主義者,在現如今的社會環境裏,物質財富已經成爲了人們普遍追求的人生目標,找到真正爲人民服務的國家公仆可以說是難上加難。
精英政治帶來的另一大弊端,就是議員與公務員的高薪制。新加坡小國寡民,吸引精英從政的重要手段就是高額薪水,而這反而成爲了拉大新加坡國內貧富差距的原因之一。
衆所周知,新加坡有著極其高額的公職人員薪水,這也給社會各界帶來不良影響,不少民衆認爲政府只是在爲自己的利益服務,雖然政府擡高公職人員薪水的初衷是保證政府的工作效率以及防止人才流失和貪腐問題。
但是這也在無意間導致了精英階層和普羅大衆的兩極對立,如今的新加坡,階層之間的分歧已經越來越大。
精英政治帶來的另一個重要問題就是繼承人問題。李光耀和李顯龍都是傳統意義上的政治強人,他們在黨內以及社會中都有極高的名望,但是如果他們卸任或者不幸在任期去世,如何選出下一任領導人事一個棘手的問題。
因此在李光耀時期,吳作棟和李顯龍二人早早就進入新加坡內閣之中,形成了新一代的領導集體。這種有計劃、有秩序的政府過渡方式是新加坡能穩定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在有些民主國家,政客們利用社會上分裂的各派力量爭取更多的選票,這導致政客們只會爲個人權利和利益相互爭鬥。因此,在新加坡當局的眼裏,領導人培養接班人的方式相較于無意義的政客選舉,更能帶領國家走上正確的道路。
但是這種政府過渡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政治強人之所以是政治強人,是因爲其獨特的人格魅力和治國理念,繼任者是否能夠具有相同的魅力,能鎮住上一屆政府的遺老,如果繼任者不被其他人信任,那麽就有可能出現政局動蕩。
曆史上已經有無數政治強人的繼任者因實力名望不夠而讓國家陷入動亂,比如日本戰國時期豐臣秀賴的輔政大臣石田三成,就因爲無法令武將派家臣信服,造成武將集體倒戈。
四 內外勢力
爲了能夠讓早期的新加坡快速發展,李光耀執行全盤西化的策略,主要原因就是要剝離新加坡華人和母國的關系,讓新加坡人形成自己的民族意識,不再以中國人自居。
而在李光耀建立起權力較爲集中的政治體制之後,一些被西方思想完全洗腦以及部分所謂的西方民主人士,對新加坡政治制度大加批判。特別是熱衷于傳播其獨特價值觀的世界警察——美國。
美國駐新加坡大使David Adelman 就曾公開表示,要以公共外交的方式強化新加坡的民主。可謂是赤裸裸地幹涉他國內政,這位大使不止一次聲稱要通過國家壓力促進新加坡的新聞機構自由,讓他變成一個多黨制的民主國家,由此可以看出西方勢力對于新加坡的態度。
既然國際壓力無法迫使新加坡完成變革,那麽就扶植內部勢力讓其從內部瓦解。正所謂最是無情帝王家,能推翻李家人統治的,就只有李家自己人。李光耀在培養李顯龍時忽略了自己的其他子女,而這也使得李顯龍不受其兄弟姐妹的待見。
李顯龍的妹妹李玮玲就多次在自己的臉書平台上批評他哥哥,而其弟李顯揚更是加入了反對黨來跟哥哥作對。而李繩武更是屢次表達對新加坡政壇的不滿。
出人意料的是,這幾位李家成員此前一直以低調著稱,他們多次公開表示自己不願意被卷入新加坡國內的政治旋渦之中。
然而實際上他們的言論早已暴露了其政治野心,既然李繩武不願插手新加坡政治,那麽爲什麽他會接受美國民主基金會的相關款項,同時抹黑新加坡法治呢,或許在他們的眼裏,新加坡總理的位置應該由他們來坐,而不是如今的李顯龍。
五 結語
新加坡這個結合了西方民主精神和東方儒家文化的特色國家,在經曆數十年的輝煌之後,卻也即將迎來命運的轉折點。
如何在外來實行政治穩定與政治參與的平衡,如何發展體現傳統價值的民主制度與形式,都是新加坡當局未來改革的重點。
過去幾十年的事迹已經表明新加坡模式是成功的,因此對于新加坡來說,不需要將原有體制推倒重來。小國寡民的新加坡一旦抛棄了原有制度,成爲全民民主的所謂西式國家,保不齊會淪爲古希臘一般的暴民政治亦或是俄羅斯那樣一蹶不振。
外有西方勢力,內有反對黨以及心懷鬼胎的家人們,對李顯龍來說,這個總理的位置並不太平。結束任期的李顯龍,是傳遞權力還是繼續留任,還是將一切推到從來成爲多黨制國家,都將是一個未知的變數,而對于新加坡這顆東南亞明珠來說,是追隨人民還是追隨曆史,過幾年或許就能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