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運效率提升或削減成本策略奏效,本地1000大企業的盈利創新高,同比增加10.5%至1828億元。金融業賺最多,每一家的平均盈利超過8億元。
1000大企業是2016年6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期間,營業額最多的首1000家企業。排行由國際資訊集團益百利(Experian)及旗下的DP資訊集團(DP Information)執行。
昨天公布的2018年“新加坡1000企業”(S1000)報告顯示,2013年至2018年,本地1000大企業的綜合盈利增加360億元,相當于五年的複合年均增長率(CAGR)4.5%。
除了金融業,最賺錢的是房地産業,每家的平均盈利是4億2860萬元。
盈利增長最多的行業是電力、煤氣與水,每家企業的平均盈利增加30.2%至1億9880萬元;其次是商業與批發,平均增加29.4%至1億零640萬元。
企業盈利刷新紀錄,同期的營收表現卻平淡無奇,這1000家企業的綜合銷售額僅同比增加1.1%至2.79萬億元。益百利負責東南亞信貸服務與策略的總經理高傅達(James Gothard)指出,本地企業的盈利增長是因爲利潤增加,而非銷售量。
他透露,這1000大企業的毛利率從2017年的10.4%上升至11.4%,換言之,這些企業的營運更有效率或嚴格遵守減少成本策略。
1000大中小企業 盈利營收皆下滑
同樣以營業額排行的本地1000大中小企業的營收和盈利卻雙雙下滑。
根據調查,1000大中小企業的綜合營收同比減少11.8%至267億元,盈利減少17.1%至29億元。
各個行業中,交通與倉儲的表現最差,綜合營收同比減少24.6%,以至盈利減少53.8%。其次是商業與批發,營收和盈利分別減少17.8%和22.7%。
酒店與餐飲業的表現最好,綜合營收同比增長12.1%,盈利增加6.7%。
受勞動政策緊縮影響最深的零售、建築和制造業的營收雖減少,盈利卻有改善。高傅達認爲,這三個行業的中小企業可能通過節省成本或提升生産力創造盈利。
DP資訊集團研究部主管周嘉禮在接受《聯合早報》詢問時也指出,根據去年11月發布的中小企業發展調查,本地中小企業積極投資創新技術和流程,減緩人力和原料成本上升的壓力。受訪的2000多家中小企業,55%表示已經增加有關投資。
造成各個行業營收和盈利下滑的因素不盡相同。在1000大中小企業中,銷售表現排行第555名的融資租賃公司Equvo執行長劉保才受訪時則說,加息導致融資成本增加,是他最大的挑戰。
除了1000大的表現,今年本地50家最國際化的中小企業,其海外營收增加3.3%至16億元,東南亞市場依舊是首要的營收來源。
海外營收占九成的大宗商品貿易公司Profindo董事黃寶善受訪時說:“東南亞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我們正物色其他市場,目標是南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