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來自氣候較冷地區的客工,還未適應新加坡的炎熱天氣就被安排到工廠負責將食品移送至加溫的幹燥室,結果在工作時中暑暈倒。
隨著最近天氣變熱,工作場所安全與衛生理事會更新《管理工作場所中暑指導方針》,首次加入預防室內中暑的指導原則,並通過這個例子提醒雇主,室內工作也有中暑風險。
工作場所安全與衛生理事會建議雇主一旦發現員工出現中暑情況,應該馬上將他帶到工作場所的陰涼處,除去他身上額外的衣物,並開始爲他降溫。(取自《管理工作場所中暑指導方針》)
新加坡今年2月發生了11起工作場所死亡事件,跟去年同期相比翻倍,工傷致死的情況因此受到關注,其中也包括熱損傷和中暑的情況。
由于氣候變化和城市熱島效應,新加坡的天氣不斷升溫。從1974年到2014年之間,新加坡平均氣溫每10年平均增加0.27攝氏度,氣溫超過34.1攝氏度的熱天也從1972年的10天增加至2014年的64天,在新加坡濕熱環境中工作的員工因此更有可能出現中暑等熱損傷。
爲此,工作場所安全與衛生理事會2010年首次推出《管理工作場所中暑指導方針》,並于2012年和去年12月31日修訂方針的內容。去年的修訂首次加入關于室內熱應激(heat stress)的相關個案和信息以及熱損傷的急救方法。
工作場所安全與衛生理事會發言人答複《聯合早報》的詢問時說:“這是理事會第二次修訂指導方針,包括新增室內中暑的信息以及加強針對預防和處理熱應激的指導。
身體情況及工作性質也是中暑因素
“一般人以爲中暑只有在戶外才會發生,但我們要提醒雇主,中暑在室內或戶外都可能發生,因爲中暑不只是基于環境因素,員工本身的情況以及工作性質也是風險因素。”
理事會也指出,接下來幾個月新加坡天氣將繼續變熱,建築業、園景業、海事業和制造業的雇主都應遵照指導原則,確保員工不會中暑。除了這些行業外,一些如鑄造廠、工業廚房、洗衣廠、鍋爐房和食品與飲料加工廠等室內環境也都存在中暑的風險。
之前案例也顯示,員工在通風不良的高溫環境下工作,或身體未適應高溫,都會有中暑的可能。理事會因此提出多個針對性建議,例如鼓勵雇主爲機械安裝隔熱設施、加強室內空氣流通,以及爲來自寒冷國家的員工逐步增加在高溫環境的工作時間以進行熱適應(heat acclimatisation)。
爲協助雇主更好地檢查室內工作環境是否存在導致員工中暑的風險因素,理事會也更新了預防熱應激的清單,以加入一些檢查室內工作場所的建議。這包括高溫的機器和設備是否有充足的隔熱或防護裝置,以及工作場所是否足夠通風。
記者:王康威
一只愛生活、文藝範的小魚尾獅帶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風土人情領略小島深處那些鮮爲人知的文化魅力~ 新加坡《聯合早報》旗下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