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認爲,制造業和服務業都穩健擴張,表明我國整體經濟增長更加均衡;但隨著國際貿易環境變化,未來制造業增長料將放緩。
陳婧 報道
本地經濟複蘇從制造業擴展到其他領域,服務業今年第一季同比增長3.8%,漲幅爲三年來最大。
分析師認爲,制造業和服務業都穩健擴張,表明我國整體經濟增長更加均衡;但隨著國際貿易環境變化,未來制造業增長料將放緩。
貿工部昨天公布的初步預估數據顯示,我國今年第一季國內生産總值(GDP)同比增長4.3%,增幅大于去年第四季的3.6%,與市場預期相同。
從行業來看,制造業較去年同期擴張10.1%,表現優于去年第四季的4.8%。制造業各領域都擴張,電子和精密工程領域持續領漲。
服務業增速略高于前一季的3.5%,爲2015年以來最高。增長主要來自金融與保險,以及批發與零售貿易領域。
公共和私人領域的建築活動減少,導致建築業表現依然疲弱,同比萎縮4.4%,但跌幅小于去年第四季的5%。
環比而言,經季節性調整後的第一季經濟擴張1.4%,低于去年第四季的2.1%,但仍高于經濟師預測的1%。和去年第四季相比,制造業和建築業分別擴張23.3%和4.1%,服務業則萎縮2.1%。
馬來亞銀行金英證券經濟師蔡學敏對服務業前景表示樂觀。他說,第一季國內和離岸銀行貸款表現都優于預期,“我們認爲服務業增長將從金融服務業擴展到零售業和商業服務業等內向型領域。勞動力市場改善,也會帶動消費者貸款和信用卡賬單等消費指標上揚。”
星展集團經濟師謝光威指出,建築業連續四個季度環比萎縮後,終于止跌回升,是該行業觸底反彈的信號。他預計隨著集體出售熱潮和樓市回暖,建築業表現會持續改善。
他同時提醒,全球電子産品需求已漸露疲態,電子産品出貨量持平,賬單增長也放緩,這些都預示新加坡制造業未來會放慢擴張步伐。
新加坡管理學院全球教育高級講師陳啓文博士指出,第一季經濟環比增長放緩,顯示我國經濟增長面對可否持續的挑戰。他說,本地經濟的亮眼表現主要靠制造業支撐,而這個行業最容易受國際貿易環境影響。
“隨著中美兩國爆發貿易糾紛和全球保護主義思潮擡頭,再加上新元升值,依賴出口來拉動經濟增長會越來越困難。”
華僑銀行經濟師林秀心維持對全年經濟增長3%的預測不變。她說,盡管美國總統特朗普近來表示有意重新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但逐漸升級的貿易紛爭仍是我國經濟增長最大的下行風險。
昨天發表的預估數據,主要是根據今年首兩個月數據作出的統計結果。貿工部將在下個月發布完整季度經濟調查報告時,提供更詳細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