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日,完成妝藝之旅的藍銳勳卸下人民協會的文化與藝術集群理事長職務,轉任人協轄下國家社區領袖學院首席咨詢師。藍銳勳擔任妝藝大遊行執委會主席13年,實際參與妝藝幕後制作長達24年,“妝藝先生”(Mr Chingay)稱號由此而生。他和團隊日前接受《聯合早報》訪問,分享耕耘妝藝的心路曆程,以及對未來妝藝的期許。藍銳勳受訪時一再強調:“妝藝非一人所能爲。團隊齊心合作與奉獻,才是妝藝成功的條件。”他說得異常堅定:“我不是妝藝先生。”
每年妝藝大遊行在煙花綻放下落幕時,來年演出的策劃已悄然展開,今年也不例外。不過,較爲不同的是,今年表演大功告成後,也是素有“妝藝先生”稱號的幕後關鍵人物藍銳勳(63歲)謝幕妝藝舞台的時候。
妝藝今年邁入第46年,藍銳勳參與幕後制作足足24年,見證妝藝生命超過一半的歲月,其中有13年擔任妝藝執委會主席。在不少人眼裏,他的名字幾乎同妝藝畫上等號,“妝藝先生”(Mr Chingay)的稱號,由此而生。
然而,藍銳勳對“妝藝先生”這個頭銜婉言推辭,反複強調:“妝藝非一人所能爲。”
“Mr Chingay這個稱號等于把光環集中在一個人。身爲領導者,你就最厲害?整個團隊齊心合作與奉獻,才是妝藝成功的條件。”
妝藝制作團隊多年來維持在20多人,在有限資源下,年複一年創造視覺驚喜,除了衆多民間機構參與和贊助,更少不了普羅民衆傾力支持。雖不便透露妝藝的預算,但藍銳勳說,正因有民間力量的付出,每年的演出絕對“物超所值”。
以今年妝藝來說,參與團隊約150個,表演者6500人,義工則有2000人。遊行路線延長超過一倍至1.5公裏,首次結合春到河畔新春活動,能讓更多公衆免費觀賞,兩晚現場觀衆約28萬人,屬曆年最多。電視及網絡收視率則有158萬人。
以喜悅感恩平常心看待交棒
最後一次策劃妝藝,以令人滿意及振奮的成績收場,藍銳勳也做好了卸下職務的准備。接手妝藝總指揮棒子的是人協夥伴拓展集群理事長陳菁菁(44歲)。
這次調動是人協的人事安排,但藍銳勳對接班人選,也“從旁提意見”。他說:“陳菁菁的領導和辦事能力很強。相信她在這支有經驗和幹勁十足的妝藝制作團隊支援下,妝藝將綻放出另一番天地。”
藍銳勳認爲,如今是交棒的好時機。他以“喜悅、感恩及平常心”看待這次調動,也感謝人協給予他機會參與妝藝。
“你該做的時候,就好好去做;該放下的時候,就快樂地放下。”
“精彩熱鬧僅瞬間 文化傳承才成永恒”
藍銳勳在1979年從南洋大學政治行政系畢業後,先後在建屋發展局、總理公署及前社會發展部任職,協助設立基層組織及推動社區項目。隨著基層組織在1993年歸人民協會管轄,他也正式加入人協。
進入人協兩年後,他自動請纓,參與籌辦妝藝。“當時沒想太多,只覺得求學時代辦活動的經驗,應派得上用場。”
藍銳勳對策劃活動的興趣和熱忱,從年少時期就有迹可循。他笑稱,從高中到大學,他是校園的活躍分子,“大部分時間在搞活動”。
在國家初級學院就讀時導演過話劇,升上南洋大學後,他擔任社會心理學會主席,負責出版會刊 、策劃志工計劃,也協助南大詩社同學如潘正鐳、杜南發等人推動詩樂,擔任舞台監督和售票等工作。
多年後,藍銳勳走入妝藝幕後,求學時對文化藝術培養的興趣以及建立的人脈,讓他策劃這個民間常年大型演出時,另有胸襟與視野。
妝藝是在1973年首次舉行,當時因政府已禁止燃放鞭炮,主要目的是爲農曆新年增添歡騰氣氛。從上世紀70年代中開始,妝藝已從一個華人春節民俗表演,轉型爲融合多元種族文化色彩的慶典,後來更成爲受國際認可的文化盛事。
藍銳勳2006年擔任妝藝執委會主席後,逐步與團隊攜手提升妝藝的文化藝術深度和廣度,包括邀請本地藝術家參與演出,賦予妝藝另一層藝術生命和文化傳承的使命。
藍銳勳說:“我和團隊都相信,精彩熱鬧只在一瞬間,文化傳承才能成永恒。”
對于未來的妝藝,他說,它的天空遼闊,求新求變的空間很大。
“接下來的制作團隊應有自己的做法,不一定要循著我的道路來走。最重要是不能墨守成規。希望往後的妝藝有更多公衆參與,更親民,更貼近人氣、地氣,以觸動人心的演出手法,繼續向國人和國際朋友訴說我們獅城的故事。”
多元文化藝術養分提升妝藝內涵
妝藝爲本地藝術家、文化人和民間表演者提供展示才華和夢想的舞台,多元文化藝術養分的注入,也提升妝藝的廣度與內涵。
藍銳勳與團隊從2008年起,每年爲妝藝設定主題,將本地藝術家的書法、詩歌、文學等作品,以及新謠和歌台等元素融入演出。至今參與的藝術家及文化人有20多人。例如,多元藝術家陳瑞獻、英文詩人Edwin Thumboo,以及文化人杜南發和張泛等;音樂人和歌手包括梁文福、林俊傑、吳慶隆,以及劉玲玲和王雷等歌台藝人。
潘正鐳:妝藝團隊創造力不可低估
退休報人兼詩人潘正鐳2014年爲妝藝創作新詩《花同心》,由吳慶隆譜曲,在畫家依卡(Ika Zahri Sarkasi)所設計、四萬人上色的巨型花卉峇迪襯托下呈獻。三年後,詩作賦予新元素,以《又見花同心》的形式再度在妝藝登場。
同藍銳勳是國初和舊南大同學的潘正鐳說,當初聽銳勳說要把本地藝術家引進妝藝,覺得構想很具野心,而2008年的妝藝首發就推出陳瑞獻,有豎標杆的意義。他指出,陳瑞獻以多元方式演繹的《天網》,“證明了銳勳的創新膽識,提升妝藝的節目樣式和內涵。”
妝藝集合藝術家、情緒高昂的表演者和群衆,又將多元種族文化巧妙融合,潘正鐳認爲:“這展示各種感官沖擊的彙演也具有藝術的力量,非常的新加坡。妝藝團隊所爆發的創造力,被‘高眉’(highbrow)的藝術界低估了。”
民間參與賦予妝藝魅力
妝藝也是民衆的舞台,社會各階層的民間表演者的貢獻,賦予它另一層魅力。
參與妝藝有10年的黃仲偉(33歲)曾四次擔任人協青年運動妝藝籌委會主席,組織青年表演者呈獻舞蹈節目。對他來說,妝藝的美在于男女老幼無論種族或背景,只要喜歡表演,無論水平精湛或質樸,都能參與。
黃仲偉也常與藍銳勳合作。“藍先生樂意聆聽年輕人的看法,也熱心提供建議。意見分歧時,他不會把看法強加于他人,而是同我們尋找折中的方案。他的樸實和親民的領導作風,啓發我年複一年爲妝藝付出。”
制作團隊:創意靈感來自四面八方
妝藝的創意靈感來自四面八方,制作團隊多年來把許多看似不可能的點子搬上舞台,也曾因現實條件的局限,“忍痛”擱置一些創意構想。
自1993年起參與制作妝藝的藝術總監範東凱說,妝藝曾在不同的地點舉行,包括組屋區、烏節路和政府大廈,到了2010年開始在F1維修大樓舉辦,發揮空間變得更大,讓團隊有機會呈獻具視覺震撼力的節目。
範東凱常與藍銳勳撞擊出創意點子,兩人對于應放膽讓妝藝呈現“大氣”、走向更高藝術境界,取得共識。
例如,2012年的《水中妝藝》,是藍銳勳觀賞了林懷民的《流浪者之歌》的舞蹈作品後,聯想到爲妝藝裝置一個360米的淺水道,讓舞蹈員在水中跳舞;2013年的《雪中火》的火和雪等特效,則是藍銳勳從電影場景中取得靈感。
歐順良:團隊齊心克服種種技術挑戰
擔任妝藝執委會副主席六年的歐順良說,爲打造別具一格的妝藝,制作團隊齊心克服種種技術挑戰。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爲呈獻水上妝藝所打造的水道。制作團隊從濱海灣蓄水池引入近500噸的水,演出後讓水過濾淨化再流回蓄水池,表演過程中還得照顧到安全和衛生考量。
不是每個點子都能盡情揮灑。藍銳勳說,團隊曾考慮在碧山—宏茂橋公園辦妝藝,以花草和水道爲場景,最後考慮到觀衆席數量受限,以及下雨時會漲水等問題而作罷。
尋找贊助商 嘗盡酸甜苦辣
爲把妝藝搞好,藍銳勳及團隊得積極尋找贊助商,其中也有酸甜苦辣。“每年都有一些贊助商,碰面時二話不說就從口袋掏出支票;有的情況是,我們登門等候半小時,公司老板出現後,還是沒有贊助。”
但藍銳勳多年來策劃妝藝領略的心得是,待人謙卑,不能計較得失。“很多人說要參加妝藝,但過後又推辭。我會說,沒關系,時機成熟才來參加,妝藝永遠歡迎你。有這樣的心態,與合作夥伴籌備妝藝,才能維持融洽溫馨,沒有太大的壓力。”
陳菁菁接棒
接棒妝藝總策劃的陳菁菁曾是國家隊攀岩選手。對于未來妝藝,她考慮適當融入體育元素,也准備加強妝藝與公衆的聯系,讓不同興趣的國人有更多機會參與。
陳菁菁在1996年加入人民協會,從擔任戶外探險活動策劃人員,逐漸升任管理職務,本月就任人協夥伴拓展集群理事長。
對于擔任妝藝總策劃人,陳菁菁坦言“有點壓力”。
陳菁菁對妝藝不陌生。剛加入人協時,她幫忙接待外國表演團,後來以集群理事長身份,協調馬來和印度表演者及民衆俱樂部興趣小組成員表演隊。
在人協雖有辦活動的經驗,對文化藝術活動也有接觸,但陳菁菁認爲,策劃妝藝是“層次不同”的任務,不僅得顧及方方面面,還要將不同表演團隊流暢串連起來。
“但我對妝藝制作團隊有信心。同他們合作讓我很安心。”
接下來,她會探討以“既不說教又充滿互動”的方式,鼓勵年輕人了解妝藝精神和理念。妝藝團隊將繼續到學府介紹妝藝,也會探討推出應用(App),推廣妝藝信息。
她強調,妝藝融合多元種族文化的特色須傳承下去,團隊也將繼續和本土藝術家合作。在開銷上漲情況下,她會持續確保團隊利用有限資源,發揮最大效益,繼續爲妝藝創造視覺飨宴。
陳菁菁是1997年至1999年國家攀岩隊代表。對于是否會爲妝藝注入體育元素,她表示有機會可考慮融入一些球類項目,如花式籃球。
已投入明年妝藝策劃的陳菁菁說,很多細節有待敲定。唯一肯定的是節目將包含紀念新加坡開埠200年的項目。“我們明年仍會在F1維修站大樓舉辦妝藝,但接下來可能會探討新地點,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妝藝。”
我想把妝藝形容爲一棵“新加坡生命之樹”。這棵樹以本土多元文化劄根,以新加坡精神爲養分,以民衆創意及積極參與爲雨水甘露,47年來茁壯成長……樹上開滿著千萬蕾顔彩各異的花朵,它們象征著來自不同族群、宗教、社群,以及不同年齡的衆多參與者。他們在這棵樹上綻放生命之美,和諧共處,求同存異,一起向世人娓娓述說我們獅城的故事。
——藍銳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