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監獄署從本月起提升培訓框架,讓提供獄後監督服務的組織和義工也能參加社會服務學院開辦的課程,獲取全國認證證書,更好地協助囚犯和釋囚。
衛生部兼內政部高級政務次長安甯·阿敏昨天在第六屆“關懷網絡”(CARE Network)工作研討會宣布上述消息。
2014年推出的改造人員發展框架(Development Framework for Offender Rehabilitation)旨在讓接觸釋囚的義工和專業社工獲得完善的培訓,更好地幫助釋囚和他們的家人。
發展框架的課程原本都由監獄署委任的新加坡獄外監護協會負責開辦,至今已有超過3000人參加。
安甯·阿敏相信,提升後的培訓框架將能更好地滿足義工和社工們的需求,讓他們有機會擴大人脈,與其他領域的專業人士交流。“通過新的培訓課程,義工和社工能更有效和更具戰略性地介入提供援助。”
課程一般介于兩三天
供接觸釋囚的義工和社工參加的社會服務學院課程有20至25個,包括輔導技巧和實踐、家庭療法和認知行爲療法等。課程一般介于兩三天,費用由監獄署承擔。
監獄署改造更生科社區政策副主任林仁恩副監察說,通過社會服務學院的這些課程,義工和社工將可學習其他社會服務領域的最佳作業方式,並應用到日常工作中。
“義工和專業社工可能會專注于幫助囚犯,而沒有把焦點放在囚犯的家屬身上。但其實,在囚犯改造過程中,他們的家人扮演重要角色……如果我們的義工和社工有機會跨出自己的領域,和從事家庭服務等工作的人交流,他們將能更好地理解囚犯家屬的視角。”
由于社會服務學院頒發的證書獲全國認證,義工和社工等日後若在相關領域覓職,證書將有所幫助。
專門幫助釋囚及其家人的工業與服務合作社協會副社長奧維禮對監獄署提升培訓框架表示歡迎,認爲新的課程有助協會職員學習專業知識,更好地執行任務。
工業與服務合作社協會去年剛推出新計劃,安排欠缺家人和社會支持、在監獄服刑超過三年的釋囚參加爲期一天的活動,學習設立電子政府密碼(SingPass)、掌握無現金付款方式、重新認識公共交通網絡等,協助他們適應監獄外的生活。
截至上個月,計劃已幫助超過270名釋囚。奧維禮說:“釋囚在活動後一般都變得較自信,因他們結交到朋友,也更傾向于參加其他的支援小組等。”
安甯·阿敏就以這個計劃爲例,呼籲業界持開放態度,繼續探索新方式,幫助釋囚和他們的家屬。
“畢竟,仍有26%,即每四名釋囚中,就有一人在獲釋兩年內重返監獄。我們能做和要做的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