舔英由來已久,舔美大勢所趨
中東的沙特因爲豐富的石油資源坐穩了伊斯蘭世界的第一寶座。
政權不換人,爸爸傳給叔叔,哥哥傳給弟弟,家天下模式。
19世紀是帝國主義的殖民時期,歐洲強國仗著自己科技發達,拳頭硬,跑到世界各個角落建立殖民地,壟斷貿易,發大財。
最具代表的就是英、法、荷蘭、西班牙。
阿拉伯半島的中南部和波斯灣沿岸,都屬于大英日不落帝國的獨享殖民地,而且沙特阿拉伯的首任國王伊本·沙特,在当时就已经和英国人有着密切的合作。(沙特自建国至今历任的六位国王都是他的儿子)
1918年11月11日一戰結束,歐洲死人無數,英法傳統強國遭受重創。
英國損失2%的人口,法國則是4%,而且這270萬人都是年富力強的男性。
風華正茂的美國人,帶著自己“自由平等”的理想,開始在全世界範圍內指手畫腳。
出身知識分子的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出:必須公正處理殖民地問題,讓殖民地當地人民提出自己的要求。(也就是《十四點和平原則》)
英法堅決反對:我們耍流氓耍了400多年,才有今天小小的成就,你說自由就自由?!
英法美三方最終達成一致,以委任統治制度處理殖民地問題。
也就是在國際聯盟委托下,委托白人國家,管理殖民地。
最終,非英法的殖民地(一戰戰敗國地區)成爲了委任對象,英國在中東的勢力反而增強。
伊朗爲何多是什葉派?沙特又爲何是遜尼派?
兩者有何不同?爲什麽如此深仇大恨?
阿拉伯地區的口音差異極大,就像東北大漢聽不懂廣東仔的口語一樣。
而且還有著複雜的宗教分支派系,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伊斯蘭教中的什葉派和遜尼派。
教派分歧比異教徒更可怕,因爲這影響著自己是否能夠在當地生存。
穆斯林中80%遜尼派,20%什葉派。
兩派其實已經鬥了上千年,絕對是苦大仇深,動辄就炸你全家,這份愛恨情仇得從伊斯蘭教的創始人穆罕默德死後說起。
阿拉伯皇帝的合法繼承人叫做哈裏發,而且是宗教的最高領袖,是及政教于一身的最高統治者。
公元632年,統一阿拉伯半島各個部落的穆罕默德去世時,因爲當時沒有繼承人制度,所以“誰來繼位?”這個問題,引發了誰才是正統哈裏發的派系沖突。
當時穆斯林中有兩大勢力,一方是支持穆罕默德的堂弟兼女婿阿裏繼任哈裏發的傳統北方阿拉伯部落長老和波斯商人,也就是今天的什葉派。
另一方則是主張選舉産生哈裏發,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穆罕默德的嶽父阿布·伯克尔,这方是今天的逊尼派。
這次沖突以遜尼派贏得勝利而結束,並開啓了千年的教派爭奪,各種暗殺和起義。
而這兩大派系在今天的代表就是沙特阿拉伯(遜尼派)和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什葉派)。
上面我們說過沙特的親英早有曆史,其實傳統保守的什葉派伊朗,在二戰後也曾和美國眉來眼去,抱對了大腿的他們在中東獲得了較大的影響力。
但在伊朗,伊斯蘭教擁有至高無上的道德權威,是人們公共生活的最高准則。
而美國奔放自由的生活態度讓傳統而保守的伊斯蘭教徒根本無法接受,伊朗人民認爲西方的文化簡直是對伊朗的玷汙,他們也不願意成爲美國的傀儡,就此與美國決裂。
反觀沙特,找個腿粗的一抱,舒舒服服的當弟弟。
宗教紛爭加上西方利益的糾葛,讓今天的遜尼派和什葉派水火不容。
你家後院不幹淨!
出于對石油資源和地緣政治的需要,大國各自在中東尋找著自己的扶持對象。
而中東的各個酋長、武裝勢力,也樂意和大腿合作,以便鞏固自己在當地的統治。
說白了,只要你能政局穩定,賣給我石油,我就支持你。
但要是不和我合作,那立馬搬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和”民主自由“的大旗,搞你沒商量。
而傀儡們對內則是用錢安撫百姓,畢竟百姓有錢,誰吃飽了撐的推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