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話題
財政部長王瑞傑上個月在國會宣布,政府將展開新一輪的全國對話會,聆聽不同年齡層與背景的新加坡人對國家未來發展的想法。
即將登場的全國對話會談什麽、怎麽談,以及能帶來哪些實質改變,將成爲國人衡量第四代領導班子能力的重要指標。
繼2012年至2013年舉行的“我們的新加坡對話會”後,政府即將召開新一輪的全國對話,聆聽國人的心聲與建議。舉辦全國大型對話會,似乎已成爲政府領導人直接獲取民衆對政策與國家發展方向看法的主要管道之一。
雖然財政部長王瑞傑尚未公布啓動對話會的具體時間、討論課題與形式等詳情,但受訪政治觀察家指出,政府此時舉辦全國對話會,與第四代領導班子逐漸上位不無關系。
政治觀察家伊祖丁(Mustafa Izzuddin)指出,對話會由第四代領導人發起和負責,爲的是向國人展現願意聆聽的領導風格,同時透過對話分享對新加坡長期發展的計劃,讓國人對第四代領導人有更深層的了解,從中建立一定的關系紐帶。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比爾維爾星(Bilveer Singh)指出,對話會也有爲下屆大選鋪陳的用意。他說,下屆大選預計2020年或2021年舉行,現在舉行對話會,政府有時間就對話會産生的問題提出方案,爲棘手課題“降溫”。
“人民行動黨在2015年大選中得票率增加,接納人民的意見調整政策是因素之一,這顯示舉行全國對話會可讓執政黨取得豐碩回報……這次的對話會也能讓第四代領導人就具體例子說明,他們聽取國人意見後改進了哪些政策,有助于提高第四代領導班子的信譽。”
王瑞傑上個月在國會上提出新一輪對話會時坦言,隨著國家面對的挑戰日趨複雜,政府並沒有解決所有問題的方案,第四代領導班子將抱著“謙卑與尊重”的心聆聽,並以“開放的態度”考慮所有觀點,相應調整國家發展方向,同時向國人清晰闡明政策背後的考量。
了解年輕人想法 聆聽中老齡心聲
對話會也建立在文化、社區及青年部舉辦的“青年論壇”基礎上,了解年輕人的想法,同時也將面向年齡較大的國人,包括目前四五十歲的“X世代”、二戰後嬰兒潮、建國一代,以及各志願組織和愛好團體等。
全國青年理事會受詢時指出,今年4月開始“青年論壇”系列對話至今已舉辦了五場活動,吸引約200名年齡介于15歲到35歲的青年參與。他們討論的課題包括種族與宗教、環境保護和成功的定義等。理事會也通過網絡調查收集了約1500名青年的看法,並將根據他們提出的觀點決定接下來的討論主題。
發言人指出,理事會將同夥伴機構合作,“在政府的決策過程中納入青年的心聲”。“我們也會通過國家青年基金支持青年與政府合力制定應對問題的方案。”
學者:頻密對話恐出現“疲勞”
受訪學者指出,頻密舉行對話會可能引起“對話疲勞”,使國人不再認真對待。
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律系副教授陳慶文說,對話會如雙刃劍,若沒帶來明顯的政策改變,這一系列對話將被國人視爲作秀而引起強烈反彈。
“全國對話會是第四代領導班子和人民建立關系的方式之一,但不會讓他們贏得領導新加坡的權利。這還得靠實際的政策、治理國家的表現,以及他們所制定的願景能否引起共鳴、啓發新加坡人。”
陳慶文也指出,此次對話會預料討論的課題包括政府近期經常提及的社會流動與不平等現象,以及在人口結構改變的背景下如何建立新社會契約等。
對話會有助推動民間討論
從事對話協導工作的余麗芳博士則指出,“我們的新加坡對話會”在2013年結束,政府時隔五年再辦對話會不算頻密,而且當時只有十一二歲的孩子如今已步入十七八的階段,此時舉辦對話會是了解他們的想法的好時機。
曾在“我們的新加坡對話會”期間擔任協導員的她說,人們不應把新全國對話會視爲“又一個全國對話”,政府加強與國人的溝通交流,也有助于推動更活躍的民間討論。
“這樣的討論應成爲社會運作的常態。我希望更多非政府團體,如非營利組織和公民社會團體接下來帶頭發起各自領域內的對話。”
第四代領導團隊成員之一、貿工部長陳振聲日前受訪時說,即將開啓的新一輪全國對話會,不會只局限于一年半載,更應起到讓對話成爲一種習慣的作用,加以延續。
國人最關注課題
財政部長王瑞傑近日在國會中表示將舉行新一輪對話後,《聯合早報》向一些年長及青壯年國人了解他們有哪些關注的課題希望拿到對話會上討論。
本報發現,醫藥費及生活成本上漲問題依舊是國人最關注的課題,無論是年長或者是青壯年國人,都希望能在新一輪對話會中就這些課題進行交流。除此之外,包容性社會以及城市建設,也是青壯年國人日益關注的課題。
醫藥費不斷攀升
對于年邁多病的年長者而言,不斷攀 升的醫藥費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
張秀平(78歲)因耳水不平衡,時而出現暈眩和耳鳴等症狀,需定期服藥控制情況。他指出,服用的藥物數月前一次過調高了一半,從30元增至45元。“成藥價格這幾年都在漲,而且漲幅很大,所以我很擔心長期的負擔能力。”
李秀英(73歲)20多年來也因患有俗稱“牛皮癬”的銀屑病(psoriasis),必須每兩周到全國皮膚中心做檢查,並定期服藥。她也表示,醫生不久前建議她使用價格較貴的新藥物,但由于藥物沒有津貼,保健儲蓄經多年消耗存款有限,所以也擔心接下來能否繼續負擔治療費用。
年輕父母也爲孩子的醫藥費感到焦慮。許明利(37歲,銷售經理)最近剛帶小女兒到竹腳婦幼醫院複診,看診費約爲300元,獲得政府津貼後,只需支付120元。
他說:“我有政府津貼還勉強能負擔,但是一些家境比較困難的家庭,就可能付不起了。希望國家好好地向這些家庭說明他們會得到的津貼,才不至于因爲害怕醫藥費太高不敢看醫生,耽誤病情。”
25歲的公務員洪融茂在工作中經常接觸年長國人,他發現政府有很多幫助人民的好政策,可以解決很多生活上的難題,但溝通上可以加強,讓更多人知道。
生活成本上漲 消費稅雪上加霜
生活成本上漲,更是讓各年齡層的 國人擔憂。政府在今年的財政預算案中提前宣布,將在2021年至2025年之間,將消費稅從目前的7%調高至9%。
翁磊華(68歲,退休人士)擔心消費稅幾年後增加時,生活費增加會加重退休人士的經濟負擔。
她說,其實到現在都不了解爲什麽要調高消費稅,因此盼望政府可以在對話會上詳細解釋調高消費稅的必要性。
翁磊華指出,消費稅對他們的影響最大,因爲隨著稅率提高,吃的用的費用都會漲。“打電話爲慈善捐款也得另外繳付消費稅,以後消費稅調高了,我們捐錢時就要支付更高的費用,這樣的做法反而對我們不利。”
青壯年希望對話會實現包容性
受訪青壯年國人也表示,他們希望對話 會能夠實現包容性,讓非主流的觀點能夠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討論。
39歲的醫護人員林道立就認爲,我國的社會應該已經到了一個可以接受非主流話題的階段,應該對性別意識課題、單親家庭課題等進行討論。
陳占庭(38歲,公務員)也說“對話會應該是人們發表不同意見的空間,才能避免出現集體思維。”
未來城市建設也是關注點
我國未來的城市建設也是關注點之 一。李旭量(35歲,建築師)認爲應該仔細審視未來人們工作、生活以及休閑的方式,再以此指導基礎設施的建設。“我們要確保對未來空間的構想能夠准確地反映人們的需要,這包括陸上、空中,甚至是虛擬空間。”
39歲的執行員胡明慧則表示,希望政府能夠出台更多環保政策,建設一個更“綠色”的國家。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