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制品殘渣、過期嬰兒奶粉、蛀蟲大米,這些不適合食用的食品在制造商眼中是廢料,但在再循環公司億科董事黃建榮的眼裏,卻是生財的“肥料”。
億科(Envcares)是目前本地唯一的大型食物廢料再循環公司,每天可處理100噸至150噸來自食品制造商和中央廚房的食物廢料。這些廢料會被加工制成堆肥,用于種植蔬菜和花草,以取代化學肥料。
這家成立才兩年的公司去年營收近200萬元,淨利同比增長50%,靠的不是賣肥料,而是從垃圾收集商收取的費用。
黃建榮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垃圾商以往會把垃圾送到焚化廠,他們得付每噸77元的焚燒費。如果送來我們這裏,我們會根據垃圾處理的難度收取每噸50元到180元的費用。他們能降低成本,我們也有制作堆肥的材料。”
自本地唯一大型廚余再循環公司IUT國際在2011年結束營業後,食物廢料再循環業一度在新加坡消失。食品制造商、中央廚房和酒店的大量廚余和食物殘渣,大多得焚燒處理,這讓從事再循環業多年的黃建榮大感可惜。
就在四年前,本地大型菜園Farm 85老板陳光華向他請教利用食物廢料制作堆肥的方法,以便用在自己的菜園裏。比起化肥,使用堆肥的蔬菜生長速度加快,口感更好,兩人看准商機,成立億科公司專門生産和銷售堆肥。
“剛開始時,公司只有我們兩個合夥人及一名工人,我們用了三個月調整堆肥的酸堿值,讓蔬菜快速健康地生長。
“現在我們的隊伍擴大到八個人,每天可生産60噸堆肥,主要用在自家的33公頃菜園,一部分供應給社區菜園和園藝公司。”
他預測,公司今年的營收會同比增長一倍至400萬元。
公司有意擴展這門賺錢的生意,目前正同一家大型垃圾收集商討聯合建造大型堆肥制造廠的計劃,每日生産量可高達400噸。
從2萬元資本起家
億科創立時以2萬元爲資本,新的合資公司預計需要雙方注資共2000萬元。除了增聘人手,還可能購買大型分類機,來去除食物廢料中的塑料。
他說,雖然食物廢料直接來自食品商,但仍參雜少量塑料垃圾。盡管如此,還是比從食閣取得的廚余少很多,加上分類機采用先進技術,他相信公司能維持高效經營。
當被問及這門生意是否能長期獲利時,他信心滿滿地說:“在國家環境局的大力推廣下,新加坡人的環保意識越來越高,也懂得垃圾分類,現在收到的食物廢料品質比以前好多了。”
黃建榮說,公司計劃在兩年內接收食閣和酒店廚余,擴大供應來源,也爲公共廢料再循環工作盡一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