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再興說:“其實,捐血的過程就像看30分鍾韓劇一樣,一下子就過去了,但不同的是,你卻能拯救三條生命。”
母親20年前中風送醫,不料當時血庫缺血,醫生無法及時爲她進行手術。
這讓焦急萬分的許再興(45歲,公務員)難以理解——醫院怎能連最基本的血液供應都不夠?
就在母親入院的隔天,他毅然決定捐血,希望通過自己的行動,避免其他人陷入類似的窘境。
許再興過去20年來已捐了超過150次的血。他受訪時說,只要看到病患憔悴的身軀,他都會默默提醒自己,如果身體情況良好,“沒有理由不捐”。
他說:“還好母親住院一兩天後就有足夠的輸血量進行了手術,當年的這個小插曲讓我很有感觸,不要等到我們所愛的人需要血的時候才捐血。其實,捐血的過程就像看30分鍾韓劇一樣,一下子就過去了,但不同的是,你卻能拯救三條生命。”
爲確保自己能定期捐出健康的血液,許再興有意識地改變飲食習慣,少吃油炸食物,並在捐血前兩周就開始調理身體。他的家人也受他的影響,加入了捐血者的行列。
新加坡紅十字會和衛生科學局今年特別給予許再興“傑出冠軍”(Champion of Champions)的嘉獎,以感謝他多年來的付出。
每年6月14日是世界捐血日,爲配合活動,紅十字會和衛生科學局昨天在濱海灣花園舉行了第15屆世界捐血日及捐血者頒獎禮。
今年共有1720名捐血者獲得表彰,其中21人因捐血超過200次而獲終身獎。
除了不計酬報的捐血者,重獲新生的捐血受益者也受邀在現場分享感言。
成功接受心髒移植手術的黃威植(56歲)就表示,正是因爲捐血者的無私奉獻,自己才能成功在心髒手術中脫離大出血的高危情況。
老齡化加上醫院增加 要保持血庫充足不容易
去年,本地約7萬3000名捐血者,一共捐獻了超過11萬6000袋血液,得以讓3萬多名病患延續生命。一般上,心髒病、器官移殖及癌症手術是輸血量較高的幾種手術。
衛生科學局提供的數據顯示,去年,年齡超過50歲的捐血者約有11%,16歲至25歲的年輕捐血者則占26%。
雖然過去10年來,捐血者人數從6萬人增至7萬3000人,但捐血者所占的本地人口百分比至今還不到2%;而且,每年平均有600人因老年疾病無法繼續捐血。
紅十字會主席鄭大峇昨天在活動上致辭時指出,全國捐血計劃多年來雖取得傑出成果,但保持血庫的庫存充足是我國面臨的長期挑戰,而這一問題預計會因人口老齡化和醫療系統的擴大而變得更嚴峻。
他強調,紅十字會和衛生科學局將繼續尋找方法,鼓勵更多人、特別是年輕人成爲捐血者,同時改善捐血體驗。
教育部長王乙康受邀出席活動致辭時透露,他的家人曾受惠于他人的捐血,因此他也借此機會向所有捐血者表達由衷的感謝。
他認爲,本地年輕人愈發關注社會課題,也更願意幫助別人,他相信年輕人能在宣傳全國捐血計劃中,發揮更多潛力和影響力。
本地學府每年組織上百次的捐血活動。王乙康因此指出,捐血者人數10年來增加了超過兩成,當中一部分要歸功于學校的參與。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年輕捐血者的人數從2008年的2萬3000人,減至去年的1萬9000人。因此,當局將繼續努力,吸引年輕人加入捐血者行列。
王乙康說:“教育部一直和新加坡紅十字會合作,鼓勵更多年輕人捐血……學生也通過‘德育在于行動’(Values-in-Action)學習項目,了解他們能如何參與這一善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