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長黃永宏指出,有效地保護領空才能讓我們有更多時間和空間來保護新加坡,因此空軍必須保持本區域最佳作戰能力之一的領先地位。
國防部將于下來幾個月內拍板確定采購哪一型新戰機,以在2030年後全面汰換現有的F-16型戰機,確保我國空軍在本區域繼續保持優勢。
今天是軍人節,國防部長黃永宏醫生前天配合這個節日接受媒體訪問,談及新加坡武裝部隊長遠發展和采購新軍備的計劃。
他指出,我國的F-16已有30年機齡,即便通過提升工程也只能沿用至2030年,該型戰機過後將被許多國家的軍隊淘汰,制造商不再生産,維修部件也不易覓得,因此以新型戰機汰換非常重要。
黃永宏說,取代戰機需長遠規劃,包括安排如何維修保養及讓飛行員接受培訓等,整個過程需八至十年,因此國防部采購新型戰機的工作需在不久後展開。“我們已考慮許久,也花了很長時間挑選新戰機,應該會在下來幾個月做出最後決定。”
身爲小國,保持空中防衛優勢至關重要。黃永宏說:“有效地保護領空才能讓我們有更多時間和空間來保護新加坡,因此空軍必須保持本區域最佳作戰能力之一的領先地位。”
黃永宏沒有具體說明我軍屬意哪一型戰機,但受詢時列舉了幾款新一代戰機爲例:歐洲戰機集團的台風戰機(Typhoon)、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的F-35、俄羅斯蘇霍伊公司(Sukhoi)的Su-57,以及中國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的殲-20。
他指出,采購的考量有戰機能否有效保衛國家領空、能否與軍隊其他的海陸空軍備配合、是否容易維保,以及成本等。
彭博社兩年前報道指我國原計劃在2022年購入四架F-35,之後可選擇添購八架,但在2016年6月卻通知美國國防部將延後采購。
國防部當時沒有證實這項消息,僅重申F-35是“潛在選項”,還在評估是否采購。
根據機種而定,一架F-35的造價可介于約9500萬美元(約1億3000萬新元)至約1億2000萬美元(約1億6000萬美元)之間。
軍事觀察家認爲,國防部認真考慮的選項應僅限台風戰機和F-35,而後者多半是最終采購的戰機。
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關系學院國防分析員盧福偉博士指出,我國空軍一直都使用美國或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標准的裝備和軟件,應該不會考慮俄羅斯或中國的戰機。
“台風戰機和F-35各有千秋,前者非常節省燃油,後者在系統方面更先進,而F-35B機種也有短程起飛和垂直降落能力,非常適合土地有限的新加坡。新加坡自2003年參與F-35研發計劃爲防務合作夥伴以來便爲該項目投入大筆資金,很難想象現在會突然放棄采購這類戰機。”
除了空軍,黃永宏受訪時也提到陸軍和海軍引進新軍備的計劃。他指出,必須考慮到生育率下降將導致我軍人力于2030年後減少30%的問題,因此新軍備除了要能提高作戰能力,也要能精簡操作人員。
他也提到,在人力吃緊的情況下,武裝部隊會善用科技,提升軍人的培訓素質和作戰能力。例如使用降落傘飛行模擬器,讓軍人通過實境模擬,在安全的環境中學習怎麽應付跳傘時出現的危險狀況。
雖然需要添購軍備,但國防開支預測無需調整。黃永宏今年3月在國會辯論國防部開支預算時曾表明,未來10年的國防支出預計不會激增,並能以每年約3%至4%的開支增長維持武裝部隊的作戰能力,增幅大致與通貨膨脹率一致。
他前天回答媒體提問時說,未來10年的國防支出已包括添購軍備的計劃,除非我國發生恐襲等突發狀況,否則先前的預測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