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引舟五年前與一名客工交談,得知對方爲寄錢回家,即使頭發過長也不剪。于是,他決定發起“後巷理發”計劃,吸引不少客工“光顧”。如今計劃擴大,25名志願者每月輪流到客工宿舍和療養院提供免費理發服務。
看到客工朋友頭發太長卻沒錢到理發店,蔡引舟決定自學理發,經過無數次嘗試後走上街頭,免費爲客工和低收入年長者剪頭發。
蔡引舟(27歲)五年前發起的“後巷理發”(Back Alley Barbers)計劃,起初遇到不少困難,不過這項計劃越辦越好,如今不再停留街頭後巷,而是由25名志願者每個月輪流到客工宿舍和療養院免費提供理發服務。
今年國慶慶典將貫穿五個短片訴說國人不畏困難勇于追夢的故事,蔡引舟是其中一部短片的主角。
2013年的某一天,蔡引舟碰巧看到住家後巷有一群客工在打羽毛球,便上前詢問是否能加入,從此便與這群客工結爲朋友,經常跟他們打羽毛球。
他說:“記得有一次看到一名客工巴沙(Bashar)的頭發因過長而阻擋視線,便詢問他爲何不去理發。巴沙說,他把辛苦賺來的錢都寄給遠在孟加拉的家庭,用來支付中風父親的醫藥費和弟弟的學費,在本地剪頭發又太貴,索性就不剪。”
蔡引舟當時非常震驚。“巴沙跟我同歲,不過他的生活處境跟我大不相同,我當下就決定要學會理發,免費幫他和其他客工剪頭發。”
想要學理發卻不知從何學起,蔡引舟只好上網自學,在廁所裏剪自己的頭發。他笑說:“還記得當時剪了很多‘洞’,結果只敢在晚上出門。”
他在學習基本理發技術後開始爲巴沙和他的朋友剪頭發。一傳十、十傳百,蔡引舟和後來加入計劃的表弟和朋友三人組成一隊,每個月在芽籠後巷放幾張凳子提供理發服務,吸引不少客工前往“光顧”。
團隊起初碰到不少困難,後巷沒有插頭,必須租用昂貴的發電器,而便宜簡陋的工具也經常損壞。不過,團隊之後決定走進客工宿舍和療養院,情況也就改善不少。
如今團隊已擴大至20多人,過去幾年爲1500多人免費理發。
盡管維持這項計劃費時費力,不過蔡引舟卻樂此不疲。他說:“與其說我幫到有需要者,不如說我從他們的身上學到更多。這些人,尤其是客工,都是犧牲自己的生活到新加坡來打工,在克服各自困境的同時,還幫我們建設家園,盡管辛苦卻非常樂觀,提醒我無論碰到什麽困難都應該積極面對。”
希望促進國人與客工交流
蔡引舟發起這項計劃也希望能促進新加坡人與客工的交流,因此他非常感謝國慶團隊讓他通過國慶舞台訴說故事。
他說:“新加坡人因爲某些刻板印象較少與客工接觸,我希望能消除這種刻板印象,總有一天大家平起平坐,進行具啓發性的交流,並互相學習。”
蔡引舟也希望他的短片能鼓勵更多年輕國人幫助他人。“新加坡人很幸運,有無限的可能和機會,希望他們能善用自己的時間和熱忱,去幫助其他有需要的人,這就是我希望看到的新加坡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