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創造·智能無限》系列訪問了視覺搜集解決方案供應 商ViSenze、制作聊天機器人的AiChat、數碼紅娘Viola,以及 通過圖片視頻分析的Xjera Labs。
這種科技涉及多個領域,預見它會在不久的將來進入我們的人生,改變生活方式。不過,科技並非萬能,它能在遊戲中打敗人類,但未必能取代我們的一切。
與其視科技爲敵,不如把它當成夥伴,讓工作更有效率、 生活更加便利。
不誇下海口,不誇大其詞,按實際情況和自身能力盡力達到客戶要求,是人工智能科技公司Xjera Labs創辦人褚昕其博士堅持多年的經商之道。
成立于2013年的Xjera Labs,專門提供以人工智能爲基礎的影像識別技術服務。除了能辨識人臉之外,還能計算車輛和人群數量,曾被用于本地大型活動的人潮管控工作。按所拍攝到的人頭計算人數,准確度高達95%。
記者印象中的科技新貴都充滿幹勁、活潑積極,但褚昕其(34歲)在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話不疾不徐、語調不高不低。他說話前總是思考數秒後才謹慎回答,相信這與他的學者背景有關。
他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槟分校修讀博士學位,曾是新科研的一名研究員。
在當年還沒有出現“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一詞時,他便進行以人工智能爲基礎的影像分析研究,並發現這類計算程序(algorithm)比傳統的影像分析技術更爲准確。
2012年,他爲朋友提供影像科技方面的咨詢,其中一次是到一個計算人潮公司設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的分部考察。他發現,人工智能應用在影像分析上能大大提高生産力並降低人力成本。
“公司原本聘請了100多人專門看著監視器畫面,用計數器(counter)點算出現畫面中的車輛。這麽做的准確率很低,而且人力成本很高。公司改用我們提供的技術後,把計算車輛的人員減少至四成。”
人工智能概念未普及創業首兩年“無薪”經營
褚昕其意識到人工智能影像識別的商業潛能巨大,于是與朋友王睦俊合開了Xjera Labs。不過,當時人們對人工智能的概念依然模糊,以至于他們在尋求商機和資金時處處碰壁。
“大家都質疑我們的技術是否真的有效,這種質疑從來沒斷過,有一些潛在客戶偏向于選擇較大的科技公司。公司成立後的兩年裏,我們沒有領薪水,偶爾有一些5000元至3萬元的小型項目,所賺的只足夠維持經營。”
當時公司接到的項目,大多是其他科技公司試過其他技術後依然無法達到客戶要求後,才找上門。有些則是因爲來不及交貨,才把項目交給Xjera Labs。
在推銷公司技術時,一些潛在客戶列出一堆要求,但若褚昕其認爲辦不到,盡管可能失去難得的商機,他還是會向客戶坦白說出來。“如果我們誇下海口,最後卻辦不到,將會嚴重損害公司聲譽。剛創業時,我們這麽做其實很難拉到生意,現在有了業績記錄,所以影響不大。”
直到2015年,公司贏得資訊通信發展管理局(現已重組爲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的影像分析競賽冠軍,情況才好轉。
該賽事評選機制完善而且水准要求高,因此贏得冠軍對褚昕其而言,是個很重要的認可,公司團隊的信心也大有提振。潛在客戶知道他們曾經得獎,也較願意給予這家起步公司機會。
公司也參加資信局的Accreditation@SG Digital鑒定計劃,截至今年7月,只有27家公司通過嚴格的審核,獲得政府認證。
機會的大門正式敞開,而隨著人們對人工智能的認識提高,公司獲得的合同也日益增多。
目前公司聘有20名員工,他們正專注于進一步提升影像分析技術的准確性,以及讓人工智能技術更接近人類智能,這包括人類的推理能力和想象力,以開發更多用途。
此外,褚昕其也正積極同其他科技公司和學者合作,並計劃開辦交流會分享研究心得,建立一個更完善的人工智能社群,推廣人工智能科技。
豁達心境面對困難 爲經商轉型練口才
在面對極大困難的情況下,若依然能保持平靜,對褚昕其來說是件“很有趣的事”。
身爲一名禅宗佛教徒,他的言談舉止幾乎都處于靜態,沒有七情上面,也無過多手勢動作,整個人散發著“禅意”。
個性豁達的褚昕其把創業首兩年的艱辛當成是人生的一個過程。雖然當時的收入不多,業績遲遲沒有進展,換做是他人應該會覺得壓力很大,但他一點也不著急。
“這種以人工智能自動化科技取代人類部分工作,總有一天會發生的。我們的技術用處很大,也許不會在2012年或2013年(獲得重視),可能是2016年至2018年,現在證明了我們當初的預測是對的。”
他還笑說:“如果一直不發生,我們就一直維持小本經營,直到它發生爲止。財務要謹慎規劃,夠用就好。”
爲招攬生意,褚昕其從一名埋頭研究的學者,轉型爲能言善道的行銷員,轉變不小。
他說,剛開始時很難適應,因爲研究員分享自己的學術研究時都會侃侃而談,沒有保留。可是在做生意時,在向客戶講解技術的優勢時,同時要注意不能透露商業機密。
他認爲,自己既是學者,也是商人,現在他已能在對待不同聽衆時,扮演不同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