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報告指出,亞細安多國的外國直接投資額上揚,以泰國爲例,今年上半年的淨外國直接投資已達2190億泰铢,是去年全年的80%。此外,中國和美國從亞細安各國的進口同樣呈上升趨勢。
一場貿易戰,傷了中國和美國,亞細安卻可能得益,我國的再出口、物流和金融等中介服務需求也可能增加。
鹬蚌相爭,漁翁得利,成了亞細安和部分行業在這場貿易戰中的最佳寫照。
馬來亞銀行金英證券經濟師蔡學敏在研究報告中指出,至今,關稅對美國的傷害更甚于中國。今年5月至9月,中國對美國出口增加了10%。美國對中國出口卻下滑,尤其是大豆、石油産品和汽車。
9月份的數據顯示,中美貿易順差擴大至340億美元(約470億新元)的新高,完全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欲縮小順差的盤算相反。
明年1月1日起,美國對總值2000億美元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加征的關稅,由目前的10%調高至25%。蔡學敏認爲,中國的出口可能在明年初大幅萎縮。
自今年6月,中國的采購經理指數(PMI)各項指標中,新出口訂單一直處于50以下,意味著新出口訂單持續萎縮。
亞細安外國直接投資增加
最近一項由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進行的調查顯示,420家在中國的美國企業,大約18.5%表示有意將生産線遷移到亞細安,以避開關稅。這些代表主要來自消費者産品、工業、科技與電信硬件、汽車和化學等領域。
蔡學敏發現,已有初步迹象顯示,外國直接投資(FDI)逐漸轉移到亞細安。以泰國爲例,今年上半年的淨外國直接投資達到2190億泰铢(約92億新元),等于2017年的八成。來自中國和美國的投資大幅增長至兩年新高,達到130億泰铢和160億泰铢。
越南、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的外國直接投資也上揚,資金主要投入制造業。例如,韓國曉星集團(Hyosung Corp)今年在越南進行了一項12億美元的聚丙烯生産計劃;LG集團旗下的LG Innotek也擴大越南海防(Hai Phong)項目的資本約5億美元。
中國和美國從亞細安各國的進口同樣有上升趨勢。爲了減少對美國石油和天然氣的依賴,中國估計將增加從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進口液化天然氣;美國則增加從越南進口機械和運輸設備、從印尼進口食品與牲畜。
依賴貿易甚深的新加坡看似是這場貿易戰的受害者,但星展集團高級經濟師謝光威卻認爲,情況未必如此悲觀。
本地企業應善用自貿協定
作爲區域海運和金融中心,謝光威在分析報告中指出,新加坡的再出口、物流和金融中介服務需求可能因而增加。
他建議,本地企業應該好好利用我國與各個貿易夥伴簽署的20多個雙邊和區域自由貿易協定(FTA)。謝光威說,在這充滿不確定性的時期,這些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能增加新加坡的整體價值主張。當跨國公司將業務轉移到東南亞,我國成爲策略投資地點也更具吸引力。
謝光威說,企業應該深入了解各個自由貿易協定的原産地原則,以掌握和享有其中的優惠和好處。
從長遠來看,他也建議本地企業應該增加亞細安的投資,減少對中國的依賴。我國對中國的非石油國內出口占比從1990年的1.1%大幅增長至2017年的18.2%。反觀對亞細安三個主要貿易夥伴國,即馬來西亞、印尼和泰國的出口卻從2003年的20.3%減少至2017年的17.5%。
大華銀行高級經濟師柳天成則認爲,盡管有些行業可能因貿易戰獲益,但對我國整體經濟的影響依舊是負面的。
興業銀行也預期,我國今年的實質出口增長放緩至3.9%,明年則增長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