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話題,要從一則頗得意趣的小新聞說起。
1
紐約時報在本月8號,刊登了一則名爲"中國人會購買人造肉嗎"的評論。
在這則報道中,美國人造肉公司Impossible Foods的總裁,先是嚷嚷了一堆類似"中國人每吃一塊肉,亞馬孫雨林裏就冒出了一股煙"的破事,但隨後還補充了一句"中國對我們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市場"。
這則報道在網上引發了不小的爭議,甚至惹得各路大媒體,都出面抨擊這家企業。
當然,熟知你老A的讀者都知道,我從來沒有興趣跟風評論,反而對事物背後的政經邏輯,頗感興趣。
所以我們首先要提出個有趣的問題,就發言來看,Impossible Foods顯然是對中國市場抱有濃厚興趣的(話說這年頭對中國市場沒興趣的也不多見)
可是這吃人手短,拿人嘴短,一心想進入中國企業的Impossible Foods,爲何又在外媒上空出狂言,自斷活路?
2
如果想要理解這個話題,我們需要先從人造肉背後的中國市場邏輯談起。
在去年五月,美國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于納斯達克上市,並在同年9月布局中國。
Beyond Meat背後的投資方非但有比爾蓋茨(話說比爾蓋茨除了投資這家公司外,還投資了"孟菲斯肉類"和"Impossible Foods"兩家人造肉公司),李嘉誠這樣的行業巨頭,甚至有小李子這樣的娛樂明星(明星背後非但有流量,更會帶來大衆知名度),在多方力量推動下,Beyond Meat在納斯達克IPO當天股價上漲163%,爲金融危機以來,最佳IPO首日表現。
在2020年初,這家公司更是開年就殺了個回馬槍,表示已經和麥當勞展開合作,股價周二收盤大漲12.5%,以2019年爲基准,更是全年上漲196%,總市值目前已有55億
正如前文提到,Beyond Meat去年九月就在謀求布局中國,在19年9月財富全球可持續論壇上,其公司高管就明確表態希望布局中國市場,也受到了一些肯定。
而就在前幾天,Beyond Meat總裁還表示,計劃在2020年底于亞洲啓動生産,並明確提到了"要進入中國並以正確的方式進行,就需要擴大規模,需要在該地區建立生産基地。"
是不是覺得你老A上頭撈到的一大段很無聊?
其實並不無聊,因爲這家Impossible Foods,非但是Beyond Meat的最大競爭對手,同時,這家企業也在去年9月,謀求進入中國市場。
而就在前兩天,Impossible Foods還發布了最新一期産品,人造肉餃子,叉燒包,甚至是擔擔面都赫然在列。
嘿嘿,怎麽樣,這下邏輯是不是清楚了一些?
3
你老A曾在中國汽車市場一文裏提到,如果新産能想實現市場化,量産化,那麽中國是其眼下最好的選擇,超大市場規模+基建紅利+前期補貼,可快速使需要高昂前期投入的科技産業市場化。
尤其對于人造肉這樣面向下個世代的産能而言,量化指標極其重要,根據研究表明,在實驗室裏利用細胞培育,60多天就能産出5000多噸肉,遠遠高于傳統養殖業的生産效率,可是孟菲斯人造肉公司生産一斤不到的牛肉,成本卻高達2400美金,原因就是生産規模太小,導致成本極其高昂。
所以你別看Impossible Foods表面上嚷嚷了一堆"亞馬遜冒煙"的破事,但結尾照樣的來一句中國市場十分重要,其用意就在此處。人家那麽大一家公司的老總,哪回沒事瞎嚷嚷這些,或許就是想借紐約時報這個平台,向某些人傳遞某些特地的信息。
你老A一位做媒體的老友曾說過:人們對廣告宣傳將信將疑,但對媒體報道頗爲信賴,可殊不知這兩樣東西,有時候就是一回事。
Impossible Foods這回,恐怕壓根不是爲了當個小媳婦,訴說委屈的,而是想借助流量,傳遞一些信號的,如今他的老對頭在全球市場幹的風風火火,而自己卻連一個麥當勞的訂單都搶不到(是的你聽錯,根據新浪財經兩天前報道Impossible Foods因爲産能不足,放棄了與麥當勞的合作)。
眼下中國市場,無疑是這家公司實現量産,絕地反擊的重要機遇——否則你以爲,李嘉誠和比爾蓋茨的投資,是那麽好拿的?
好戲,剛剛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