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國際油價的沖擊爲短暫的脈沖效應,對中國原油市場影響有限。
林采宜 劉星辰 /文
一、地緣沖突對油價的沖擊多半爲短期脈沖效應
原油價格的長期走向取決于其供求關系,但作爲一種戰略性能源,其短期價格易受地緣政治因素的擾動。戰爭、石油禁運、限産、恐怖襲擊等事件會嚴重擾動石油價格的波動。
從1990年以來的國家地緣政治沖突事件來看,不同類型和時期的事件對油價的沖擊力度和持續時間有所差異。國際地緣沖突對油價的影響程度主要取決于事件本身是否能夠對原油的供給需求産生實際且具有持續性的影響。
一方面,這與地緣沖突對于石油生産的影響以及市場後續情緒的發酵有關,發生在主要産油國和主要戰略國的地緣沖突事件的影響程度較大,如伊拉克、伊朗、利比亞、敘利亞等國;另一方面,也與當時油價的基本面及美元走勢有關,當石油需求較強時,如1990年的科威特戰爭、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以及2011年“阿拉伯之春”,表現爲催化劑效應,都對當時油價帶來較大沖擊。而發生在石油弱需求時期,如2013年利比亞罷工事件、2014年伊拉克內戰擴大,則對油價影響程度有限。
二、曆次地緣沖突事件對油價的沖擊回顧
1、早期圍繞伊拉克的戰爭沖突:石油産量的收縮帶動油價快速上行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軍隊突然發動對科威特的入侵,聯合國決議對伊拉克實施國際經濟制裁,以美國爲首的多國部隊對伊拉克發起進攻。伊拉克和科威特石油産量因此大幅下滑,導致第三次石油危機的爆發。1990年8月海灣戰爭爆發,兩個月後,即1990年10月,油價從18.36美元/桶上漲至40.15美元/桶,漲幅高達119%。不過,以沙特爲首的OPEC 國家迅速增産以穩定原油市場,油價也逐漸回落。
2003年3月20日,美國繞開聯合國安理會,單方面對伊拉克實施軍事打擊,伊拉克戰爭爆發,導致伊拉克原油産量快速收縮,從2500千桶/日跌至2003年4月的118千桶/日。由于伊拉克石油設備在戰爭中受損嚴重,美國石油庫存處于較低水平,同時疊加尼日利亞發生罷工等因素,油價持續四個月上漲。布倫特原油價格自戰爭爆發前的25.46美元/桶上漲至2003年6月的34.10美元/桶,漲幅達到34%。2003年4月,伊拉克戰爭的主要軍事行動結束,隨著OPEC原油産量的恢複,油價也自高位回落。
2、伊朗核問題是油價快速上行的催化劑
伊朗核問題是導致油價自2007-2008年快速上升的因素之一。2006年1月初,伊朗公開宣布恢複中止兩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2006年3月,安理會正式介入伊朗核問題。由于伊朗拒絕停止開展鈾濃縮活動,自2006年12月開始,安理會先後進行多次決議,對伊朗實施多方位的制裁。由于伊朗擁有全球近10%的石油探明儲量,同時爲OPEC的第二大産油國,盡管原油産量未受到明顯影響,但是伊朗核問題升溫對于2007-2008年國際油市的心理預期産生了重大影響,布倫特原油自2007年1月的51.7美元/桶持續上漲至2008年7月的146.08美元/桶,漲幅高達282%。當然,這其中也有原油整體需求旺盛及原油産能難以擴張帶來的供求缺口和美元持續疲軟等因素。
3、中東地區持續的地緣沖突是油價在供求寬松的環境下沒有快速下行的重要原因
2011-2014年,全球處于石油庫存高企同時需求減少市場環境下,但油價卻沒有相應回落,主要原因就是中東地區持續的地緣政治動蕩。2011年開始的“阿拉伯之春”革命浪潮,導致許多國家的原油産量大幅下滑,尤其是主要産油國利比亞。利比亞原油産量從2011年2月的1600千桶/日直線降至8月份的7千桶/天,加上2012年的伊朗原油禁運事件導致布倫特原油價格自74.26美元/桶上漲至2012年9月的126.65美元/桶,漲幅達到70%。2013年,利比亞罷工事件使得其石油産量再次下滑,産能減少約120萬桶/日。同年,埃及發生暴力沖突,敘利亞化學武器襲擊也加劇了中斷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引發市場對未來原油中斷的擔憂。
2014年上半年,伊拉克內戰擴大,引發市場對于石油供應的擔憂, 2014年下半年,烏克蘭危機使得歐美聯合對俄羅斯實施金融、能源、軍工等領域的多輪制裁,但是烏克蘭本身不是産油國,對全球石油供應影響十分有限,且伊拉克內戰對産油量沒有重大影響。因此2014年地緣沖突對于油價的影響程度要弱于以往,2014年下半年之後,油價大幅下行。
4、2015年之後,地緣沖突對油價的影響程度下降,表現爲短期脈沖
2017年4月7日,美國對敘利亞發動空襲,是敘利亞內戰爆發6年來首次對敘政府軍實施直接軍事打擊,導致市場對未來中東地緣政治緊張形勢的預期升溫(敘利亞雖然産油量較小,但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原因,市場擔心軍事沖突向其他重要産油國蔓延),但對油價並沒有産生實質性影響(2017年7月份以後的油價上漲主要是OPEC組織減産協議生效産生的漲價效應)。
同樣,2019年9月15日發生的沙特油田遭無人機空襲事件導致布倫特原油後一日上漲14.6%,但在確認産能恢複之後,市場情緒得到修複。國際油價波動僅僅是一輪短暫的脈沖。
三、美伊沖突對國際油價的影響僅限于短期脈沖
1、頁岩革命使得地緣沖突對油價的影響程度下降
受益于“頁岩革命”的技術突破,美國頁岩層中相伴而生的油氣資源産量自2016年以來快速增長,並帶動出口的大幅增長。目前美國原油總産量爲1220萬桶/日(其中20%用于出口),已經超過全球最大的産油國沙特。隨著北美國家原油産量的提高,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對OPEC原油的依賴性在不斷下降。這不但導致OPEC對原油的定價權在逐漸削弱,而且使得發生在中東地區的地緣沖突對原油價格的影響程度有所減弱。
2、石油需求量不斷下降的趨勢,也會造成地緣政治事件對石油價格的沖擊性下降
未來10年,不僅發達國家原油需求下降的趨勢將延續,隨著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的逐步放緩,其經濟發展對原油需求的增長也在趨緩。專業機構預測,2025、2035年全球原油需求分別爲1.05、1.1億桶每日,這意味著未來十年原油需求年增長率將下降至1%(未考慮新能源汽車對燃油汽車的替代效應)以下,全球原油需求進入增速下行時代。需求疲軟疊加供給多元化,將使得地緣沖突對國際油價的沖擊性不斷下降。
3、美伊風波對中國石油進口影響有限
伊朗原油出口量大約日均240萬桶,其中26%銷往中國,大約62萬桶左右。而中國對伊朗原油進口依賴度不高,占7%左右,伊朗局勢的變化對中國原油進口以及石油供給的影響有限。
本報告所載信息或所表達的意見僅爲提供參考之目的,並不構成對買入或賣出此報告中所提及的任何證券的建議。歡迎轉載,轉載請在文章標題下注明作者及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