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氏于1982年成立,最初只是一家零件生産商,1995年開始進軍精密工程市場,服務的領域包括電子、硬盤驅動器、半導體、衛星天線和風力發電機等。如今公司已從原本服務多個領域轉爲專攻醫療領域。
認清中小企業面對資源局限的現實,而從原本服務多個領域轉爲專攻醫療領域,精密工程業者馮氏精密機械與制造公司(Fong’s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簡稱馮氏)借此建立明確的市場定位,也吸引到更多醫療領域業者上門探討合作機會。
不過,要以“壯士斷臂”的態度轉型,完全同其他各領域的舊客戶“告別”,不再接他們的生意,卻需要一定的決心。
該公司總裁馮樹帆(65歲)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在轉型的時候,有客戶就說,有生意你們也不做。但是我們堅持不做就是不做。現在,我們的客戶100%都是來自保健醫療領域。”
曾任新加坡精密工程科技協會(SPETA)會長的他,甯可把舊客戶介紹給其他同業,也不再走回頭路。
馮氏于1982年成立,最初只是一家零件生産商,1995年開始進軍精密工程市場,服務的領域包括電子、硬盤驅動器、半導體、衛星天線和風力發電機等。其他領域還有油氣業與國防。近年來,公司專攻醫療器材,2012年成立子公司“SG Endoscopy”,進行內窺鏡産品研發和生産,也爲美國跨國醫療器材公司代工。
這家原本是由六兄弟攜手經營的公司,如今已被私募基金鼎亞(Dymon Asia)所收購,目前只有馮樹帆和最小的弟弟留任公司。該公司今天也再度成爲年度50家企業的得獎公司之一。
集中資源精力專攻一領域
談到把資源集中投入到醫療領域的原因,馮樹帆指出,衛星天線和風力發電機業務的發展並不順利,但油氣業與國防的業務做得還算不錯。
不過,他後來發現,若什麽都涉獵,將無法精專。中小企業資源有限,但若服務的領域多,就得爲不同領域的投資、品質要求與人才培訓投入更多資源。與其如此,不如專攻一個領域,把資源和精力集中起來。
他說:“如果什麽都做,就不能在一個領域做得大。不如認定一個發展的方向,把有限的人力和財力等資源投入其中。認清自己的位置之後,列出要做的東西,再加以改變和轉型。”
馮樹帆說:“這樣才能做出口碑,客戶來拜訪就會口耳相傳,知道你這家公司是專于某個領域的,這方面的客戶自然會來找你。當然,有了商機之後,還得通過數碼化、服務和品牌等各方面,爲客戶創造價值。”
馮氏已放掉之前服務的宇航、半導體和石油等客戶,今年開始全面專注在醫療。選擇醫療領域,是因爲早在今年前,該領域的營收已占公司總營收的一半以上,而且每年還在增長當中。
“我們看到了很多的機會。全世界人口都在增加和老化,不論窮人還是富人,都需要醫療。”
同其他領域不同的是,醫療領域不受到經濟周期或油價漲跌的影響。他解釋,醫療領域的技術穩定,除非有功能優越的新産品出現,否則醫生會傾向于使用他們慣用的器材,因此不會出現突然換掉所有現有器材的情況。
醫療領域的進入門檻也很高。例如,爲客戶生産産品,就要經過三年的流程驗證才會得到客戶批准。也因爲這個關系,除非碰上大問題,客戶不會隨意撤換供應商。
此外,醫療領域也是政府大力鼓勵企業加入的領域。這也是促使馮氏決定專注于醫療領域的主要原因。
要成爲客戶的唯一
馮樹帆也分享自己在台灣一個廠家看到一句令人震撼的標語。“布條上寫著:我不要成爲世界第一,我要成爲世界唯一。”
他說:“很多世界第一都消失了,所以要當唯一。當然,要做到世界唯一很難,所以我要成爲客戶的唯一。他沒有我不行,對我們來說就是很大的優勢。” 馮氏的經營也與時並進。馮樹帆說:“精密工程可說是‘制造業之母’,是制造業的主幹。我們現在不僅要自動化和數碼化,更是要智能化。單單有競爭力和生産力還不夠,還要創新,才能爲客戶提升價值。”
馮樹帆說:“我們是本地第一家采納這套全面智能化加工系統的廠商,需要很大的勇氣。新加坡企業發展局給了我們支持和津貼。”
他也分享了協助公司取得成功的四個核心價值觀,即品質、客戶、誠信與熱忱。
他說:“沒有品質就沒有客戶,沒有客戶也就沒有生意,那麽一家公司將無法生存下去。”
公司的長期客戶包括美國斯特賴克(Stryker),長達20年。公司爲斯特賴克研發內窺鏡的銜接器,也供應手術使用的切割與鑽孔儀器給對方。
員工要保有誠信價值觀
近來,公司也剛同斯特賴克簽訂合約,在兩年內爲對方研發和制造供腸、胃和泌尿使用的可彎角(flexible)內窺鏡,讓該客戶在全球分銷。
他強調,由于公司的産品直接或間接影響到人的生命,每個員工無論是在財務、人事和生意上都要保有誠信的價值觀。
醫療保健領域也是一個需要長期培養信任,才能夠建立關系的領域。他說:“只要客戶對你信任,認爲你有擔當、有能力,他們就會永遠跟著你走。”
爲了轉型專注于醫療領域,馮氏早前已投入500萬元。如今,馮氏也正在朝著“工業4.0”發展,在政府的資助下打造智能工廠,今年已爲此投入700萬元,明年將再投入3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