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研究員發現,通過使用有療效的抗體去抑制體內簡稱爲IL11的蛋白質,能減少肝髒發炎、起疤和纖維化的情況,甚至可逆轉發炎的情況。這款新藥預計能在明年底用于臨床試驗,試驗可能在本地醫院進行。
本地突破性研究有望爲目前無藥可治的脂肪肝肝炎問題創造有效藥物,避免病患的病情日後惡化到肝硬化的程度,甚至還可逆轉肝炎問題。
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和新加坡國家心髒中心領導的一組研究員發現,使用有療效的抗體去抑制體內名爲“白細胞介素11”(Interleukin 11,簡稱IL11)的蛋白質,能減少肝髒發炎、起疤和纖維化的情況。
本地研發的這個抗體可抑制IL11,避免肝炎,甚至可逆轉發炎的情況。研究人員也發現,抗體還可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和血糖量。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簡稱NASH)病患可從這類抗體藥物中受惠。NASH目前無藥可醫,就算積極改變飲食習慣和減肥,也只能減少肝髒脂肪含量,且無法扭轉肝髒結疤和發炎的情況。
全球在過去一年已有至少三四種NASH藥物在臨床試驗中宣告無效。我國研發的這款新藥有望成爲全球首個可逆轉肝炎的藥物。
肥胖者和糖尿病病患是患脂肪肝的高風險群,症狀包括容易疲倦、腹痛、皮膚癢、惡心想吐,而且日後也可能引發肝癌等。
全球人口預計有四分之一患上非酒精脂肪肝疾病,但亞洲地區情況普遍更嚴重。《聯合早報》去年報道,本地醫生估計三至四成國人患有這類疾病。
研究團隊在老鼠身上展開的實驗包括首16周給它們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量極高的飲食,以及高糖分飲料,把它們養至肥胖,甚至患上糖尿病。研究團隊比喻說,這樣的飲食習慣如同人類的西式飲食習慣,包括常吃油炸食物和漢堡包,以及常喝汽水等。
團隊用藥八周之後,老鼠肝髒損傷和結疤的程度減輕了一半。
只需每月注射 病患可在家中自己打針
參與研究的新保集團杜克—國大學術醫學中心陳江和基金會心血管內科教授斯圖爾特庫克(Stuart Cook),在2017年與另一人創辦生物科技起步公司Enleofen Bio,而這次研究使用的抗體就是這家公司研發的。
庫克預計新藥能在明年底用于臨床試驗,試驗可能在本地醫院進行。這款藥物目前設計爲只要每個月注射一定劑量到皮下組織,就可發揮藥效,而這意味著病患可以在家中自己打針。他也希望新藥能避免病患日後得動肝髒移植手術,減少肝髒移植等候名單上的人數。
不過,對于新藥面市後是否意味著脂肪肝患者無須注意飲食和體重,只要靠藥物就可解決脂肪肝問題,參與研究的杜克—國大醫學院高級研究員阿尼薩·維查查(Anissa Widjaja)博士認爲,最好還是用藥及改變生活習慣雙管齊下。
研究報告本月刊登在權威醫學期刊《胃腸病學》(Gastroenter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