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立大學屬下的國大醫療健康創新與科技研究院的科研團隊,經過兩年研發出的這套血液測試系統,利用納米感應技術,探測到血液中可誘發阿爾茨海默氏症的蛋白質。這相信也是全球首個經臨床試驗證明,可在極短時間內,提供准確診斷結果的血液測試技術。
疑患阿爾茨海默氏症的公衆,今後只須抽取一滴血,便有望診斷自己是否患病,包括初期的發病迹象都能測出來。
這是本地醫療科研工作一項重大突破。若研究工作進展順利,新的血液測試技術也很有可能普遍使用在私人家庭診所中,讓更多人不必去醫院就能接受阿爾茨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的診斷服務。
這相信也是全球首個經臨床試驗證明,可在極短時間內,提供准確診斷結果的血液測試技術。接受測試者因此可大幅度節省費用和時間。
阿爾茨海默氏症是最常見的一種失智症。患者大腦功能會逐漸退化,導致記憶等其他認知功能受損。
新加坡國立大學屬下的國大醫療健康創新與科技研究院一組12人科研團隊,經過兩年時間研發出的這套血液測試系統,利用納米感應技術,探測到血液中可誘發阿爾茨海默氏症的蛋白質。研究人員根據系統所發出的紅色信號,來判斷患者的大腦認知功能是否受到影響。
這種名爲“乙型澱粉樣蛋白”(amyloid beta)的物質會在大腦中累積,並殺死腦細胞,從而誘發阿爾茨海默氏症。這些蛋白質能在血液循環系統內找到。
感應器捕捉到的致病蛋白越多,紅色信號相應增加,同時代表病情較爲嚴重。測試系統的高敏感度也有利于測試者,在出現阿爾茨海默氏症的臨床症狀前,探測到發病情況。
領導這項研究的邵慧琳助理教授受訪時指出,目前阿爾茨海默氏症患者一般是通過臨床和神經心理評估,進行病情診斷和監督。但這類方式的效果因人而異,病情也只能在較晚期發現。
另一種有效診斷方式是讓患者接受PET腦部成像掃描,整個過程須約兩小時,但一般須等半天才得知結果,每次掃描費用約3000元;相比之下,血液測試費用則只需30元,僅占掃描診斷費用的不到1%,血液測試結果可在一小時內出爐。
邵慧琳透露,研究團隊去年展開第一階段的臨床試驗後發現,使用血液測試得到的診斷結果,與PET腦部成像掃描結果極其吻合;血液測試也能清楚區別阿爾茨海默氏症患者和輕微認知障礙患者,以及其他神經退化疾病的不同。
她說:“血液測試性質安全直接,省時方便,醫學界近年來對研發診斷阿爾茨海默氏症的血液測試表現出了極大興趣,但在准確率上仍有待加強。因此,本地研究所取得的這一成果更凸顯了其意義。”
另一方面,這個血液測試系統也可用于監測病患接受治療的反應,更好地協助預防和管理病情。接下來,研究團隊將進入第二階段的臨床試驗,計劃召集500人參與。
團隊也正與業界夥伴討論技術商業化的可行性,預計五年內可面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