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立大學工程學院的研究團隊研發出低成本環保技術,把金屬廢料升級再造成多用途氣凝膠。這個氣凝膠有可能用作輕型建築材料,以及用于細胞培養。
根據國大昨天發布的文告,傳統再循環金屬廢料的方法須要消耗大量能源,其中一些方法還會産生有害環境的副産物,例如鋁再循環過程中産生的氨以及甲烷。
爲了應對這個挑戰,國大研究團隊研發新技術,可將鋁和鎂廢料轉化爲高價值的多用途氣凝膠。這個加工過程簡單的方法可用于各種粉狀的金屬廢料,例如金屬屑和電子廢料。
五人研究團隊由國大工程學院機械工程系的楊海敏副教授領導。他解釋說,與傳統方法相比,團隊研發的技術不産生任何有害廢料,也消耗較少能源,整體而言更保護環境。
平均而言,將粉狀金屬廢料轉化爲氣凝膠需要約一至三天,而傳統制造氣凝膠的方法則需要三至七天。
團隊與業界探討將金屬氣凝膠技術商業化
簡單快速的過程也降低了金屬氣凝膠的制造成本。一片面積爲一平方米、厚度爲一厘米的金屬氣凝膠成本不到10元5角,是市售二氧化硅(silica)氣凝膠價格的一半。
研究團隊正在與業界夥伴探討把制造金屬氣凝膠的技術商業化。
金屬氣凝膠具有許多應用潛能,例如作爲建築材料。團隊制造的鋁氣凝膠比傳統混凝土輕30倍,隔熱效果也比傳統混凝土高21倍。
團隊也正在與生物醫學領域的商業夥伴合作,測試將鋁氣凝膠用作細胞培養微載體的效果。
楊海敏說:“我們獨特的制造技術生産的金屬氣凝膠,具有相當高的熱穩定性和機械穩定性。這意味著它們可能在高溫或高機械沖擊的惡劣環境中,用來隔熱和隔音。”
在下一階段研究中,研究團隊計劃將金屬氣凝膠運用在具有極高耐溫需求的環境,例如軍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