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樟宜機場企業化後,迫使團隊重新審視與乘客、航空公司和其他夥伴的合作關系,推動樟宜機場集團深入了解各方所需,進而不斷優化作業程序,推陳出新,成爲引領世界的機場。
過去10年,樟宜機場獲獎無數,包括連續七年榮登“世界最佳機場”榜首,今年是第10次獲此榮銜,創下英國咨詢集團Skytrax世界機場排名推出20年來的紀錄 。
樟宜機場集團總裁李紹賢說,對這個成績感到自豪。
爲確保樟宜機場的競爭優勢不被削弱,政府2007年宣布將機場企業化。之後,新加坡民航局一分爲二,一個部分負責發展策略與監管的新民航局,另一部分是負責機場日常運作業務的樟宜機場集團。兩個機構都于2009年7月1日成立。
李紹賢:思考花費之前 須先知道如何賺錢
李紹賢說,企業化帶來的最大改變就是,在思考如何謹慎花費之前,須要先知道如何賺錢。
“沒人給你運作預算,你必須要先賺錢才能理財,這推動我們去認識我們的客戶,因爲錢要從他們那裏賺。我不能逼迫你把錢給我,所以我必須了解你的需要,再爲你提供超乎意料的服務,讓你心甘情願花錢。”
正是這個理念推動了樟宜機場集團無數的創新。
根據樟宜機場集團提供的數據,機場2009年的乘客量約3720萬人次,去年近乎翻倍,達約6560萬人次。
李紹賢說:“我們花了約25年到30年的時間才達到首個3000萬人次,而讓它翻倍只用了10年時間。我們對發展的速度感到欣慰,而這也是我們努力爭取回來的,我們不會把它視爲成理所當然。”
過去10年,樟宜機場連接的城市從2009年的197個增至去年的383個,航空公司也從當初的85家增至123家。未扣除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EBITA)則從2009年的5.4億元增加至如今的15億元左右。
李紹賢指出,這些也歸功于和航空公司及其他夥伴一同建立起的深厚情感網絡。
“合約讓人了解須履行的職務,但我們沒有辦法通過合約讓個人或公司自願爲你做到最好,尤其是在服務業。因此我們知道須要和各方建立起深厚的交情,創造出圍繞一個樟宜的共同願景,這也是樟宜魔力背後的秘密。”
除獎賞表現優異公司 確保職員也能拿到獎勵金
爲建立起這樣的網絡,樟宜機場集團調整了合約形式,與其只注重違約金額,現在添加了獎勵元素。
李紹賢說:“除了合約,我們投入了額外金錢,也確保這筆金額不只是給公司,而是會到達職員手中。當然職員並不是只沖著獎勵而提升服務,而這是因爲他們對工作的熱忱,但爲了給予他們肯定,我們通過實際的方式獎勵他們。”
不僅如此,樟宜機場也延長了戰略性夥伴的合約期,鼓勵他們在科技、培訓和生産力方面做出投資。
李紹賢直言:“關鍵績效指標(KPI)只能告訴你昨天應該完成的任務,但不會告訴你明天該如何與新來的客戶交往。KPI是合約必要的一部分,但如果我們跟著KPI行事,樟宜機場不可能成爲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