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在1995年至2017年間,ST283型GBS出現在六個東南亞國家提供的菌株中。在我國提供的人類菌株中,23%帶有ST283型GBS、老撾則爲76%、泰國73%,以及越南31%。
本地2015年爆發多起與食用中式生魚片料理有關的B族鏈球菌感染病例,我國研究員發現“罪魁禍首”ST283型菌株其實廣泛出現在東南亞多國的人類和淡水魚裏。
截至2016年12月,新加坡出現超過350起B族鏈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簡稱GBS)病例,當中約150起是第三型283序列類型(Sequence Type 283,簡稱ST283)GBS感染。
當時超過半數病人因發燒、化膿性關節炎和腦膜炎入院治療。其中兩人死亡,也有病患昏迷與截肢。
這類感染一般與吃中式料理的即食生魚片有關。中式料理生魚片一般使用松魚、多曼魚和西刀魚等淡水魚。
陳笃生醫院率領30人團隊,研究了多個東南亞國家提供的GBS菌株,包括在人類和動物身上找到的ST283型GBS菌株。
2014年厄爾尼諾現象或導致GBS病菌株增加
研究發現,在1995年至2017年間,ST283型GBS出現在六個東南亞國家提供的菌株中。在我國提供的人類菌株中,23%帶有ST283型GBS、老撾則爲76%、泰國73%,以及越南31%。
此外,馬國和越南14個爆發病菌地點的羅非魚、新加坡市場中的七種魚類,以及中國一只病死的青蛙裏,也檢驗出了ST283型GBS病菌和變異體。
陳笃生醫院檢驗醫學高級顧問醫生巴克亨指出,GBS是常見病菌,過去20年來都有在東南亞出現的記錄,但在世界上其他地區幾乎不曾出現。
至于爲什麽在2015年爆發多人感染情況,他提出其中一個假設是,2014年東南亞區域出現厄爾尼諾現象,多地出現異常高溫,魚群帶有的GBS細菌因氣溫和天氣狀況出現變化而增加。
巴克亨說:“爲了搜集完整的ST283型GBS流行病學數據,有必要在人類和動物衛生領域建立跨境合作,及時抓准時機阻止病菌傳播。”
這份研究報告發表在醫學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被忽視的熱帶疾病》。
報告中也提到,雖然本地2015年爆發的GBS病例和多種淡水魚有關聯,但目前不清楚是這些淡水魚本身帶有病菌,或在運輸和處理過程中交叉感染。數據顯示,當時在漁港檢測的魚類中,1%帶有ST283型GBS,但在市場上卻有28%的魚類檢測出ST283型GBS。
爲了避免ST283型GBS病菌破壞漁業或水産養殖業,陳笃生醫院目前正與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屬下的新加坡基因組研究院合作,找出菌株的發源地、傳播模式和病原性。
自2015年爆發GBS病例後,國家環境局同年12月擴大停售令,無限期禁止所有零售食肆售賣淡水魚生魚料理,業者只能采用深海魚類制作生魚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