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星霖小時候目睹成都的府河遭水體汙染,垃圾漂浮。他來新求學後主動學習與環境相關的知識,希望能解決環境汙染的問題。
幼時經曆家鄉水體汙染給居民造成的影響,萊佛士書院學生廖星霖(19歲,高中部二年級,圖右)産生對環保議題的關注,立志日後有能力實際解決環境問題。
來自中國四川的廖星霖說,小時候目睹成都的府河遭水體汙染,垃圾漂浮,臭氣熏天,讓向往“依山傍水”生活的周邊居民生活質量大打折扣。
五年前來新求學後,他主動學習與環境相關的知識,並參加萊院每周一上午供學生在課業以外自行修讀的與水和環境可持續性相關的拓展課程。
廖星霖在課程中結識了兩名同樣關注環保的同學納伽拉吉(圖中)與蔡欣芸(圖左),組成科研小組,並産生“變廢爲寶”的想法。
三人通過大量查閱《自然》等雜志內容,發現農場進行蘑菇生産後所余下的廢料蘑菇渣,可能可以吸附水中重金屬汙染物,于是展開了長達一年的自發性科研計劃。
“蘑菇渣失去營養價值被丟棄後會發黴,甚至造成環境汙染。于是我們這個科研項目就是把這些可能會汙染環境的蘑菇渣,通過高溫合成活性炭。最終發現它可以吸附雨水或河流中如二價鉛離子和銅離子等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
廖星霖在采訪中,興致勃勃地介紹這項科研成果的實際用途,例如由蘑菇渣變成的活性炭,可用在本地的雨水花園(rain garden)中,淨化通過降雨等滲入土壤層的水體。
爲了獲得免費的蘑菇渣,廖星霖等人按照谷歌搜索結果一個個致電商家請求,吃了好幾次“閉門羹”才得償所願。
廖星霖表示,爲了保持實驗進度,他去年整個6月假期都留在學校實驗室做實驗,沒有回國。
雖然在緊張備考A水准之余還要做科研項目,廖星霖說這段經曆很值得。
“做這個項目,更堅定了我大學讀環境工程的決心,未來當環境工程師,就能在項目建設時,幫助減少對環境的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