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收入最高的20%住戶今年上半年面對的整體物價漲幅最大,收入最低的20%住戶則承受最高的醫療費用上漲壓力。
新加坡統計局星期二(7月23日)公布的本地住戶消費價格指數(CPI)顯示,收入最高的20%國人上半年面對物價上漲0.8%,其余80%國人則面對物價上漲0.5%。
這主要是因爲高收入群體的私人陸路交通費今年上半年攀升,其他收入群體的私人陸路交通費同期則下跌。此外,高收入住戶的房屋租金價格跌幅較小,這部分開銷在他們整體開支中所占的比重也低于其他收入群體。
若扣除自住型住屋(owner occupied accommodation,簡稱OOA)的估算租金,收入最低的20%國人上半年面對的物價漲幅最大,爲1.4%;收入最高的20%國人次之,爲1.1%;其余60%國人則是1%。
各項開支中,低收入住戶在教育、休閑與文化,以及住戶耐用品與服務開銷方面承受的通脹壓力最低,但他們面對的醫療費用漲幅最大,達2%,中高收入群體則僅爲1.4%。
整體物價漲幅上半年與去年下半年持平
總體而言,本地住戶面對的整體物價今年上半年同比攀升0.6%,漲幅與去年下半年持平。若扣除自住型住屋估算租金,一般住戶面對的整體物價漲幅爲1.1%,低于去年下半年的1.3%。
統計局文告指出,扣除住屋租金後,各收入群體面對的物價上漲主要來自食品和水價上揚,補習費、醫療開支、假期花費、公共交通和房屋維修費用也增加,這抵消了房屋租金和電信服務費用的跌幅。上述開銷在低收入住戶整體開支中所占比重較高,因而對這部分群體的影響較大。
新加坡管理學院全球教育高級講師陳啓文指出,整體而言,中低收入群體面對的物價上漲壓力低于高收入群體,這有助于改善實際收入分配。“不過,低收入群體面對的醫療費用漲幅最大,這個問題或許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