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也將分階段推出新的中學華文課程,新教材將增添更多元化的故事與文本,包括四大名著摘錄、新謠、時事報道等,並借助科技學習,旨在讓學習母語更實用且有趣。
教育部將進一步加強母語的學習與教學。從後年起,所有小學將提供母語輔助計劃,讓學習能力較弱的小三學生以小組形式學習華文。
教育部也將分階段推出新的中學華文課程,新教材將增添更多元化的故事與文本,包括四大名著摘錄、新謠、時事報道等,並借助科技學習,旨在讓學習母語更實用且有趣。後年升上中一的學生將使用新教材與課本。
教育部長王乙康昨天(8月24日)出席母語學習論壇致辭時指出,目前,小學已爲有需要的學生提供英文和數學輔助計劃,以五至八人小組形式學習。學校到時也將采用相同方式幫助母語弱的學生。
去年有14所小學試行華文輔助計劃,試行馬來文和淡米爾文輔助計劃的小學則各五所。根據新加坡華文教研中心的調查,學生參與計劃後,在華文課的參與感更大。持續的口語對答比一般學生多14%,書寫內容也多3%。學生對學華文更有信心和興趣。教師也發現,學生更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王乙康說:“母語輔助計劃取得的正面反饋讓我們更堅信,那些認爲不可能學習母語,或覺得母語難學的學生,我們也能輔助他們,快樂且有信心地學語文……希望家長與校方合作,支持年輕一代運用母語。”
母語輔助計劃到了2022年也開放給小四生。
15所中學將開辦語特課
與此同時,政府也要鼓勵學生深入學習母語。開辦語文特選課程的中學就通過直接收生計劃擴大生源。明年起,15所中學將開辦語特課,其中九所開辦華文語特。
王乙康透露,開辦語特的中學今年共收到約750份申請,申請者來自160所小學。他們有興趣以母語修文學,並積極參加演講、講故事、寫作與翻譯活動。
隨著區域環境改變,他認爲社會開始更重視語言能力,對于雙語人才的利用也有所轉變。以前,在政府機構,如果官員的華文強,在大學念中文系,他會協助准備華文講稿或做翻譯。“雖然這是重要的工作,但給人的印象是掌握好母語,反而會局限你的工作範圍,這成了一把雙刃劍。如今,以私企爲例,如果你的母語強,你可能負責區域市場,或到那裏工作。你的雙文化能力與視角會更受重視。”
中學後年采用新課程
此外,教育部將檢討中學課程,在後年推行新課程。小學則已從2015年起采用新課程。
貿工部兼教育部高級政務部長徐芳達在母語學習論壇指出,新的中學課程其中一個特點是融入更多的文化知識與鑒賞元素。“我們希望學生不僅僅是學語言,也通過母語學習了解文化,借而認識新加坡與世界,更有效地了解區域發展,與各地區建立聯系。
“我們可通過課程培養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對節慶、傳統、建築和流行文化的討論,流行歌曲與新謠會融入課程,讓學習更有趣、生動。”
新課程也將利用現代和時事報道豐富學習,讓學生認識母語在全球化社會的實用性。新教材將增添更多故事,根據學生反饋,選擇不同類型並能吸引年輕人的故事。
徐芳達說:“學生也必須接觸經典名著,以更好地了解母語、價值觀與文化的演變。華文教材就選用四大名著包括《西遊記》《三國演義》等的摘要爲題材,希望借此鼓勵學生閱讀原著和其他文學作品。”
新課程也會融入更多科技學習元素。教育部也計劃爲本地學生推出電子華文詞典,協助學生認字、擴大詞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