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的畢業生就業調查,新加坡理工大學超過九成學生在畢業後的六個月內找到工作,畢業生持續獲得雇主青睐。
李顯龍總理指出,新工大的教育模式是建立在我國理工院教育的強項,新工大所取得的成績也反映理工學院的成就。新工大的發展起源于教育部2005年推出的理工學院—海外專業機構計劃,理工學院當時與一小部分海外學府合作,由海外學府爲畢業生提供大學課程。
政府後來于2009年成立新工大(前身爲新加坡科技學院),爲更多選擇到理工學院就讀的學生提供升學渠道,並同海外學府合作,讓畢業生能以較短的時間完成大學課程。
新工大之後也陸續開辦自己的課程,並于2014年成爲公立大學。
它目前開辦超過40項課程,其中14項是自家課程,15項同海外大學合作推出,其余是由海外大學頒發學位的課程。
校方預計在遷入榜鵝後,每屆會有超過3000名新生。新工大今年有約8000名學生,包括約2700名新生。它目前已培養超過9000名校友。
數碼園區促大學企業交流
新工大校長陳添順教授受訪時說:“新的校舍位于榜鵝數碼園區,這有助于開拓與企業的協作機會。雖然是數碼園區,但我們想吸引的不只是科技公司。每個領域都會經曆轉型,以綜合保健爲例,科技也將改變複健服務,作爲本地唯一提供綜合保健課程的大學,我們也想吸引這類醫療公司,與大學協作測試新技術……我們希望成爲領域轉型的催化劑,期待打造一個具啓發性的校園,重新打造未來的大學環境。”
裕廊集團新區發展署高級署長郭寶俊指出,榜鵝數碼園區是新加坡第一個結合商業園、大學與社區設施的區域。數碼園區有靈活的空間安排,希望這有助于促進大學與企業交流點子。
學生可通過數碼園區獲得培訓、實習或就業機會。數碼園區的企業也能借助新工大在數碼和網安、設計、工程與食品科技等方面的專長。企業也能試行並采納大學的一些創新方案,提高方案推出市場的概率。
新校舍保留綠意盎然環境 開放空間供公衆使用
除了加強同企業的協作,坐落在瀕水區並以“公園裏的校園”爲特色的新加坡理工大學,將保留綠意盎然環境,並開放公共空間給民衆使用。
一些公共設施就包括集零售與餐飲設施的校園林蔭道(Campus Boulevard);由舊榜鵝路改造的1.3公裏長“榜鵝綠廊”(Heritage Trail)走道,方便居民從榜鵝水道公園通往榜鵝濱水步道公園連道。
除此之外,新工大在遷入榜鵝前已同區內的學校與基層組織等建立聯系,例如爲榜鵝區較低收入家庭的學生舉辦科學營、爲學生舉辦圍板設計比賽等。
新校舍的發展與設計由WOHA和雅思柏設計事務所(RSP Architects Planners & Engineers)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