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善高在我國首次舉辦的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相關會議開幕式上發言說,世界各地的人,特別是年輕人已意識到氣候變化是“我們時代的決定性議題”。他也指出,決不能忽視氣候變化給人類生存帶來的長期挑戰,否則民衆會把訴求帶到街頭。
氣候變化給全球帶來的長期威脅不言而喻,環境及水源部長馬善高呼籲各國及早正視問題,制定政策,回應以年輕一代爲主的提倡環保聲浪。
馬善高昨天在我國首次舉辦的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簡稱IPCC)相關會議開幕式上發言說,世界各地的人,特別是年輕人已意識到氣候變化是“我們時代的決定性議題”。“年輕人關心氣候變化及它對未來的影響是理所當然的……我們的責任是與他們共同應對這一挑戰。”
上個月,全球多個城市的年輕人上街示威,要求各國政府迅速應對氣候變化,本地也舉行了類似的集會,馬善高以此爲例說:“我們決不能忽視氣候變化給人類生存帶來的長期挑戰,否則民衆會把訴求帶到街頭,且不受理性控制。”
因此,在這個馬善高形容爲“變化動蕩的時候”,IPCC根據科學家的研究,針對氣候變化的科學基礎、社會經濟影響、潛在風險和應對策略作出綜合評估,爲全球政策制定者提供最新信息,來得及時且重要。
自1988年成立以來,IPCC已完成五次評估報告。來自全球約80名專家將在聖淘沙名勝世界會議中心舉行的一連三天會議上,商討出第六次評估報告(AR6)的《綜合報告》大綱。
《綜合報告》是評估報告的精華,除了提煉三個工作小組的報告,也會整合已發布的特別報告內容,包括比較將全球氣溫的上升控制在1.5攝氏度而非2攝氏度所帶來的不同,以及氣候變化對地球土地、海洋和冰凍圈的最新影響情況。《綜合報告》定于2022年發布。
IPCC主席李會晟教授受訪時指出,報告將有助全球決策者針對氣候變化産生的風險與機遇做出回應,例如能源科技的創新,以助國家潔淨經濟的發展。”
他也贊揚新加坡是國際氣候科學的積極貢獻者。馬善高在長約19分鍾的發言中分享了新加坡應對氣候變化的經驗,包括盡早采取減緩及適應氣候變化的措施,與政府機構、企業及民間組織合作,以及作決策時以氣候評估報告等堅實科學爲依據。
“因此,縱使新加坡僅占全球排放量的0.11%,我們仍會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展示我們支持的承諾。”例如,我國今年成爲首個對所有行業征收碳稅的東南亞國家,政府大力投資低碳排放設施的建設及研究等。
作爲三分之一地區海拔高出平均海平面不到五公尺的低窪島國,李顯龍總理曾在今年國慶群衆大會上宣布,我國將建造圩田和填海造島以應對海平面上升。
我國將采自然方案應對氣候變化
馬善高也特別提及,政府將采用自然方案來應對氣候變化。“爲強化我們天然的防禦系統如紅樹林,我們采取人工與自然並用的工程方案來減輕海岸被侵蝕,以及積極修複紅樹林。”
此外,在城市規劃上,我國也結合了自然方案,多年來建設了超過350個公園、四個自然保護區和超過200萬棵樹,未來將再種植25萬棵樹。
第六次評估報告作者之一、研究氣候變化的新加坡管理大學副教授周祥龍受詢時說,我國將從舉辦IPCC會議中獲益。“新加坡將被視爲本區域及沿海城市氣候行動的領導者,也可成爲他國氣候研究實踐和研究的‘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