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圖說故事大概是小學教師就會使用的一種教學法,以激發學生的想象與表達能力。
隨著科技發展,一些人卻濫用這門技巧,居心叵測地以假亂真、混淆視聽,讓人難以分清楚是與非、真與假。在這個充斥著‘假’的年代,究竟要如何找回‘真’?
假新聞當道,讓“假”入圍《聯合早報》2018年字述一年十大漢字。今年“假”字再度入圍,說明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虛假信息和內容的傳播是更加猖獗了。
例如,基于人工智能的人體圖像合成技術Deepfake(深度僞造)雖然不是今年才有,但因爲人工智能“deep learning”(深度學習)的技術越來越好,它所能夠“fake”(僞造)的成品也就越來越能亂真;而且這些成品已不是過去那種簡單的2D圖像,而是有聲音有影像的視頻。
所以,什麽有圖有真相的說法已完全被顛覆,眼見耳聞都不再爲實。
有些人就把這樣的造假科技運用在色情媒體上,而最受到爭議的,可說是DeepNude這個應用程序。只要給DeepNude上載一張女性照片,借助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程序就可以自動“脫掉”女性身上的衣服,顯示出裸體。
雖然開發這個應用的作者,最後爲了防止DeepNude被濫用,在今年年中宣布關閉有關網站及程序,但這款應用所制造出來的一些裸體的副本,還繼續在網上被人流傳;而且也有其他人繼續從其他來源下載,或以其他方式共享這個應用程序。
今年7月,有報道說一名新加坡女子也成爲受害者,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的一般生活照,被人用DeepNude或類似的應用改動,而成了裸體照。
利用人工智能生成文本、虛假圖像、合成語音和視頻,給社會帶來的挑戰是巨大的。被人運用在色情媒體上只是一例,它也可以在政治上傳播和制造混亂,未來也很有可能引發新的網絡安全威脅浪潮。最終,公衆將越來越不信任一切數碼媒體的內容。
這也是爲什麽世界各地的政府都在忙于應對假信息,而傳統媒體行業也都紛紛站出來,呼籲加大力度治理網絡虛假新聞,盡早建立有效機制、運用新興技術和有效手段,維護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和可信度。
以新加坡爲例,在經過一年多的籌備並收集各方民意後,政府在今年正式向國會提呈《防止網絡假信息和網絡操縱法案》,並在5月于國會三讀通過。根據法令,內閣部長有評斷信息真假,然後發布指示要求更正或撤下信息的權力;當事方若對指示有異議,可提出上訴,最終決定權在法官手裏。
有關法案在國會提出時,不少人擔心法令賦予部長的權力過大,將會抑制言論自由。部長一再地解釋和強調,假信息混淆視聽,影響正常辯論,破壞民主進程,政府要求刊登更正或撤下虛假信息,讓人們有機會接觸各種以事實爲根據的觀點,這才是真正有益于言論自由。同時,部長也說,在發布指示時,都必須注明有關網絡內容爲什麽是虛假的,讓民衆知道決策的原因。
這些解釋未必能說服所有的人。或許,這條新法令最終是否能被廣大國人所接受,就在于政府在動用這條法令時,是否言行一致。
因此當法令在10月生效時,大家都在觀望政府會在什麽時候和什麽情況下出手。今年11月25日,政府首次援引反假信息法令,向做出虛假和具誤導性陳述的新加坡前進黨黨員鮑耶,發出更正面簿貼文的指示,而鮑耶也在同一天,按指示在貼文中附上更正聲明。
假信息攻防戰分化香港
假信息對社會所可能帶來的危害,在香港的反修例動亂中就可清楚看到。
在爲期五個多月的動亂中,我們除了看到街頭的抗爭,也看到在社交網絡上的一場真假新聞之爭。
傳統和網絡媒體每天都透過WhatsApp、面簿等平台,向公衆報道有關示威活動消息,但除了這些報道,還有一些被刪改的圖片、短片和文字,發布著具誤導性甚至完全虛假、幾近荒謬的消息。
不論是源自哪一方,假信息的散播都是爲了主導局勢的發展方向,希望能爭取到民衆的支持。雙方的假信息攻防戰,進一步分化香港社會,並使局勢不斷升溫。
假信息越聳人聽聞,傳播得越快,猶如火上加油,最後像野火般失控,但香港已承受不了這樣的“加油”了。
作者是《聯合早報》兼《聯合晚報》
總編輯
5月
新加坡通過《防止網絡假信息和網絡操縱法案》,引起言論自由尺度討論。
5月
印度尼西亞大選,政府鑒于此前鍾萬學事件,嚴打假新聞,加強監管社交媒體。
7月
本地一名自稱柔絲的27歲女士成爲DeepNude科技的受害者,其社交媒體個人照竟被人弄成裸照,放上色情網站。
8月
面簿、推特就香港反修例風波關閉大量疑似由國家操縱的賬號,引起中國輿論反彈。
9月
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表示我國在一定程度上已遭外國勢力幹預。
短評
——李明江
南洋理工大學
拉惹勒南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
2019年,世界各國的國內政治都受到網絡不實信息的幹擾,各國對網絡媒介假新聞屢禁不止,假信息的現象甚至日益泛濫,很多國家都已經或者正在籌備通過立法的手段打擊假新聞。
同時,政府對網絡言論和信息的管控,在很多國家內部也引起爭議,反對者質疑這些法律和行政措施是否會影響言論自由,以及是否會成爲一些政治主導力量打壓反對勢力的工具。
在國際層面,一些國家日益擔心別國利用網絡和社交媒體平台散布假消息,影響本國公衆輿論及選舉等政治活動。被卷入國際信息輿論政治旋渦的還包括一些全球性的社交媒介,例如谷歌和面簿等,導致這些平台大範圍刪除一些國家的用戶注冊賬號。
網絡信息的治理,不管是各國國內還是國際範圍,依然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