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工部長陳振聲強調:“新趨勢可能爲東南亞經濟體帶來更多機遇,也促使中國這個傳統供應鏈樞紐推動産業轉型升級,本區域和中國經濟也將借此契機進一步整合,共同構建更強韌的新供應鏈網絡。”
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將加速全球供應鏈轉移,個人、企業和國家都要准備好迎接這個不可逆轉的新趨勢,從中探尋新機遇。
貿工部長陳振聲前天接受《聯合早報》專訪時強調,供應鏈布局轉變並不是“零和遊戲”。新趨勢可能爲東南亞經濟體帶來更多機遇,也促使中國這個傳統供應鏈樞紐推動産業轉型升級,本區域和中國經濟也將借此契機進一步整合,共同構建更強韌的新供應鏈網絡。
陳振聲指出,冠病疫情暴發前,一些跨國企業就開始部署更多元化的生産基地,這主要是受科技發展、地緣政治局勢和稅收這三大要素驅使。數碼科技的普及幫助企業將效率最優化,不必再把資源集中在一個地區;近年來中美兩國摩擦增加和貿易保護主義擡頭,也促使企業通過遷移生産線減少政治壓力;還有一些公司將業務從高稅率國家轉移到低稅率國家,以賺取更高利潤。
“在此基礎上,冠病疫情讓更多企業和國家意識到平衡供應鏈效率和韌性的重要。以前大家更重視生産力和價格,哪裏最便宜、生産力最高,就把全部資源都投在哪裏。經過這場疫情,各國都會尋求更多元化的供應鏈網絡,盡量分散風險。”
中國自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在全球貿易和供應鏈中的地位不斷提高,如今在電信設備等行業中已占據全球貿易額半壁江山。疫情暴發後,美國和日本政府都呼籲企業將生産基地移出中國。有分析認爲,這將促成新供應鏈中心崛起,同時削弱中國的競爭力。
陳振聲說,不光是外國企業,就連中國公司也會把生産線分散到更多地區,降低集中風險。但這不代表各國就會徹底和中國脫鈎。“這不是一個零和遊戲。中國內外的兩條供應鏈應該是相輔相成的互補關系,共同構建一個更強韌的國際供應鏈網絡,把蛋糕做得更大。”
東南亞須加快一體化步伐
他進一步闡述,一些大公司可能把業務遷移到東南亞,爲區域經濟體帶來更多機遇。新加坡作爲區域金融、法律中心和物流樞紐,也會從中獲益,成爲各國企業進軍東南亞的可靠合作夥伴。
不過,目前並不是每個東南亞國家都有能力滿足跨國公司的需求。區域經濟體要加快一體化步伐,推進互聯互通,以便更好地發揮各國優勢,提升亞細安作爲一個整體對外資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身爲傳統供應鏈樞紐的中國也能借機專注發展高端産業,實現産業提升。陳振聲指出,中國近年來已開始向高科技和高增值産業轉型,它可以借供應鏈轉移之勢,將低增值産業轉移到其他地區,把人力和物力集中在增值較高的行業,從而提升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就算有一些生産線從中國移到東南亞,所需的原料等産品還是會來自中國。從短期來看,各國都要做出相應調整,但只要我們保持國際貿易和聯通順暢,就能提升供應鏈網絡的韌性,讓各國在采購原材料和中間産品時有更多選擇。”
新局勢有利于新中開拓第三國商機
全球供應鏈新布局將爲新加坡和中國攜手開拓第三國商機創造更好的環境,有望促成兩國在其他國家設立工業園,並帶來更多合作機遇。
陳振聲說,中國近年來對外投資額已經超過對內投資額。在新中蘇州工業園區成功的基礎上,新中兩國幾年前就開始探討在第三國設立工業園。供應鏈向東南亞遷移後,兩國在這方面的合作潛能進一步提升。
與此同時,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旗下的“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也有機會成爲深化中亞、中國西部和東南亞經貿聯系的管道。陳振聲指出,疫情暴發以來國際航班大幅減少,陸海貿易新通道通過海路和陸路運輸,彌補了空運物流的不足。“國際供應鏈分散之後,這個從中亞延伸到中國西南部,再到東南亞的貿易通道,會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它將與航空通道互補,從海陸空三個渠道銜接亞洲各經濟體。”
陳振聲認爲,中國不會因爲供應鏈轉移而和世界脫鈎,反而會進一步加大開放力度。他以中國過往朝代興衰爲例指出,最繁榮的時代,往往是最爲開放、對外交流最多的時期。中國近幾十年來的崛起也離不開對外開放和與國際貿易體制接軌,和這個體制脫鈎,對中國和國際社會都沒益處。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說過,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新加坡要做的是探討和把握機會,發揮我們在金融、法律和物流方面的優勢,配合中國加速‘走出去’,成爲一個可信賴、有效率的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