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學
多財
從普通市民的角度來理解常見的經濟和財經術語和課題。
馮嘉年 報道
自2020年2月7日起,在新加坡交易所(SGX)挂牌的上市公司可選擇每半年發布一次財務報告,而非以往的每季都要財報。
新交所的季度財報框架(Quarterly Reporting)2002年開始推行,在今年改革前的規定是市值7500萬元以上的上市公司必須每季發布財報。當時,本地800多家挂牌公司中約70%或600家公司都必須這麽做。
如今,如果上市公司的最新財報有審計師的“修正意見”(modified audit opinion),或審計師對公司能否正常營業(going concern)提出顯著的不確定性,或新交所對公司的監管有顧慮,即被列爲高風險,才須發布季度業績。截至5月7日,名單上的公司共有107家。
新交所監管公司(SGX Regco)在今年1月宣布有關改革時表示,以市值大小來規定哪家公司必須做季度財報的方式過于隨意。反之,以風險爲基准更能針對最讓監管當局和投資者關注的公司,進行更有效監督。本地股市采取以風險爲基准的財報框架,也跟其他股市包括香港、澳大利亞、英國和其他歐盟成員國的財報框架更一致。
目前,香港股市要求在創業板(Growth Engerprise Market)挂牌的上市公司做季度財報。該板主要爲高風險的新興科技企業。澳洲股市則要求礦業公司、油氣公司,以及業務範疇或規模做出顯著變動的公司等提供季度現金流報告。歐洲股市所有上市公司則已轉向半年財報。
也有市場人士認爲,上市公司轉向半年財報,能讓投資者采取更長遠視野,關注公司長期策略及表現,而非短期波動因素。
新財報准則生效後,在剛過去的4月及5月份財報季節,第二或第四財季(全財年)在3月底結束的上市公司仍須提供財報。新電信(Singtel)就在5月28日發布全年業績。
部分公司仍提供業務報告
至于第一或第三財季在3月底結束的上市公司,多數已不提供季度財報。不過,當中許多仍主動提供較簡略,但形式與內容不一的業務報告(Business Updates)。
海峽時報指數股當中,本地三大銀行的業務報告都提供簡略版的資産負債表、損益表和現金流報表,包括營收和盈利數據。三大房地産發展商則不提供營收和盈利數據,而是提供關鍵的財務比率數據。
值得一提的是,凱德集團屬下的凱德商用新加坡信托(CapitaLand Mall Trust)及凱德商務産業信托(CapitaLand Commercial Trust)基于合並計劃而繼續提供第一季的財報。吉寶企業(Keppel Corp)雖已表明將轉向半年財報,但基于來自淡馬錫控股(Temasek Holdings)的收購股權獻議,繼續提供首季財報。
雖然每半年一次財報已是大勢所趨,仍有一些公司包括微機械(Micro-Mechanics)、德蒙特(Del Monte Pacific)及堡壘礦業(Fortress Minerals)繼續提供季度財報。
企業監管專家也不排除,上市公司接下來的業務報告,披露水平可能會應投資者需求而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