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研究顯示,冠病病患無論是否有症狀,他們在染病第一周都會排出大量病毒,病毒會附著在病患四周的物品表面和空氣中。過了首七天後,環境中的病毒數量就會銳減。
這項由國家傳染病中心、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以及國防科技研究院合力完成的研究,與傳染病中心早前進行的另一項研究結果相呼應,即冠病患者在病發11天後就不再有感染力。
新一輪研究中,團隊在30名冠病病患入住的負壓隔離病房中,從病床圍欄、椅子、馬桶座等病患常接觸的表面采集樣本進行測試。他們同時也檢測了其中三個病房的空氣樣本。
結果顯示,表面和空氣中是否存在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2(SARS-CoV-2,即冠病病毒),以及病毒的濃度,都跟病患染病天數和鼻腔內的病毒量呈正比。
物品表面在病患染病第一周的病毒量最高,之後隨著患病時間越久,表面受汙染的程度就跟著遞減。30個病房中三個是加護病房,研究人員並未在加護病房裏發現任何表面汙染的情況,這可能是因爲加護病房患者已進入染病期第二周,因此排出的病毒數量較少。
團隊也在三個病房的空氣樣本中得出類似結論,他們在其中兩個病房的樣本中測出病毒,另一個則沒有。前兩個病房的入住者都是染病第五天的病患,鼻腔內有大量病毒,第三個病房的患者染病九天,鼻腔病毒濃度已降低。
這項研究上個月29日刊登在《自然通訊》科學期刊。
同時,領導研究的國家傳染病中心高級顧問醫生瑪裏穆都(Kalisvar Marimuthu)指出,雖然找到了微小的冠病病毒核糖核酸(RNA)顆粒,顯示病毒有通過氣溶膠飛散開來的可能,但是單憑這個尚不足以證明這一點,還須證實病毒是否能在空氣中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