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21年,明朝發生了一件破天荒的大事!新皇帝的朱棣不顧大臣們反對,堅持要放棄都城南京,遷都到北京。
明朝大臣哪裏理解朱棣的做法?在他們看來,南京氣候宜人、景色秀麗、經濟發達、文化繁榮,還有很多美女,跟北平這個苦寒之地相比簡直就是人間天堂!皇上放著好好的南京不住,非要遷都到離塞外不過幾十裏的北平,這不是自虐嗎!
因爲遷都北京這個做法實在是難以理解,所以很多人都覺得朱棣遷都北京純粹就是因爲他從燕京起家的。這個說法直到今天還十分盛行。
可朱棣是誰?朱棣是中國曆史上少有的明君,其在位期間開創了永樂盛世,梁啓超評價他爲“絕世英主”。這麽有能力有才幹的皇帝,會僅僅是出于私心就做出遷都這項重大決定嗎?顯然不可能!朱棣遷都的背後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日本著名曆史學家妹尾達彥通過研究之後發現,朱棣遷都背後有著非常深刻的考量。若非朱棣遷都北京,明朝大概會少活170年。
爲何這樣說?因爲選擇一個首都首先要考慮的不是經濟水平,不是景色是否秀麗,更不是美女多不多!選擇首都更多的是政治和軍事上的考量。
自秦始皇以來,中央集權就是曆朝曆代首選的政治制度。而中央集權背景下的首都對周邊地區往往具有強大的控制能力!因此,曆代首都往往距離最需要控制的地方不遠,這樣方便及時應對外部威脅。
漢唐時期,中國最大的外部威脅來自北方的遊牧民族。比如漢唐時期,遊牧民族的主要活動範圍在西北地區,所以定都長安有利于控制西北地區。而東漢定都洛陽,對西北地區的控制力就會顯著下降。
北宋最大的外部威脅來自契丹,所以宋朝爲了控制河北地區,也爲了方便日後北上對遼作戰,就將都城定在了開封。不過宋軍因爲重文輕武的體制導致軍隊戰鬥力孱弱,未能達到既定目標,實在可惜。
明朝最大的外部威脅來自哪裏?其實明朝的威脅主要來自活躍于蒙古和遼東地區的遊牧民族。爲了控制遼東和蒙古,就必須找一個距離這兩個地方都盡可能近一些的安全位置!北京北面靠山,又有長城防線,是控制遼東和蒙古最優的一個位置。
除了要控制蒙古和遼東,明朝還需要控制一個地區——河北。自宋朝以來,河北地區就一直處在遊牧政權遼、金、蒙元的控制下,是內地失控時間最長的一個地方。如果定都北京,明朝就可以重新提升漢人政權對河北地區的控制力。當外敵入侵的時候,朝廷也不會輕易放棄河北地區,所謂“天子守國門”。
公元1449年,明軍遭遇了建國以來最大的失敗——土木堡之變。二十萬明軍主力被殲滅,皇帝朱祁鎮被俘。瓦剌軍隊囂張跋扈,兵臨北京城下。
如果當時都城並非北京,明朝極有可能放棄河北地區。這樣燕雲地區就會再次落入敵手,明朝就會面臨和北宋一樣無長城可守的尴尬境地,甚至重蹈北宋靖康之恥的覆轍,提前170年進入南明階段,相當于明朝滅亡。
可明朝的首都恰恰就在北京,遷都太損傷天朝顔面,朝廷內部有相當一部分人不願意遷都,所以朝廷上下對支援北京一事非常積極。就拿武器來說,當時北京城內兵器數量嚴重不足,朝廷得知後一口氣就從南京調了的126萬件兵器!試想北京如果只是一個普通城市,朝廷肯定不會給予這麽充足的支援!
明朝定都北京主要就是爲了控制北方和東北地區,事實證明,明朝國祚長達277年,在曆史上算是長壽朝代了,這種長壽和定都北京是密不可分的。
但大明朝的北京城雖然可以有效應對遊牧民族南下的威脅,但是卻有個致命缺陷——對防備能力極差。隨著統治時間的延長,明朝的內部矛盾也越來越重,終于引發了大規模農民起義。當內部矛盾的嚴重性遠遠超過外部矛盾時,北京就不再適合作爲都城了!
所以說,若非朱棣遷都北京,明朝早在土木堡之變的時候就已經亡國了,大概會少活170年。但也正因爲明朝官員們堅持要守衛北京城,不顧內部矛盾已經大于外部矛盾的事實,甯死不遷都,明朝才亡的如此淒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