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鄉總會首屆傑出青年獎得主黃钰清,過去幾年與甯陽會館和星洲谯國堂曹家館合作,積極通過傳統美食和拍攝紀錄短片,爲本地台山人保存集體回憶。
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首屆傑出青年獎得主黃钰清(32歲)是本地少數活躍于會館社團,並努力以多元方式記錄和保存族群傳統文化的年輕人。她目前正以紀錄片的手法,記錄日漸消失的廣東台山美食。過程中,她與曆史悠久的甯陽會館和星洲谯國堂曹家館合作,以保存本地台山人的曆史。
美食文化節原定3月辦 因疫情或展延至明年9月
黃钰清是美食文化節“好嘢節”的發起人。2018年,首屆“好嘢節”在碧山民衆俱樂部舉辦時,黃钰清曾拍攝短片《消失的飄香記憶》,通過四道廣東和客家傳統美食介紹這兩個族群的曆史文化。
去年3月,黃钰清著手拍攝第二部《消失的飄香記憶》,焦點鎖定台山文化與美食,原本要在今年3月舉行的第二屆“好嘢節”上播放,但這個由甯陽會館主導的活動,因冠病疫情延後。
甯陽會館主席李瑞霞(79歲)說,“好嘢節”原想延到今年9月,但以目前的情況看,9月還不適合舉辦,活動因此可能延到明年9月。黃钰清的拍攝工作也因阻斷措施受延誤,目前還有一小部分尚未完成。“好嘢節”獲得“愛新基金”(Our Singapore Fund)和國家文物局等機構資助。
去年11月,黃钰清隨甯陽會館到台山進行拍攝,並帶回台山人的四大嫁女餅;錦玉、梅花蛋糕、合桃酥和椰山,其中椰山已在本地失傳,黃钰清把喜餅帶回來,目的是希望本地東興餅家能夠恢複制作。
從傳統美食帶出先驅故事
更重要的是,黃钰清借助喜餅帶出本地台山先驅黃亞福的一段曆史。據黃亞福後人撰寫的《黃亞福傳》,黃亞福南來打拼一段時間後,于1865年左右回鄉,一來爲他負責督建的柔佛大王宮置辦室內裝潢如絲綢、錦緞等等。與此同時,他也想娶親完成終身大事。
可是一回到台山,當地頻頻發生客家人和台山人械鬥事件,造成“屍填橫野”。目睹這一慘狀,黃亞福毅然決定延後婚期,把辦婚禮的錢用來置墳地和雇人埋葬死難者。爲了記錄這段曆史,黃钰清還訪了黃亞福在本地的曾孫女黃佩璧和新山的曾孫女黃佩萱。
另一道典型台山美食“酸梅花生粥”,則帶出梅啓康的英勇事迹。1942年新加坡淪陷時,梅啓康是廣惠肇留醫院總務,爲了照顧病人,他不顧安危到醫院去,結果被日軍帶到憲兵部“問話”,一去不返。
據目擊者說,日本憲兵要梅啓康供出籌赈會的抗日分子名單,但他甯死不屈,最後傷重死在拘留室,家人始終沒能找到他的遺體。
爲配合《消失的飄香記憶》拍攝,甯陽會館去年10月還主辦了“台山美食情緣”,邀請星洲谯國堂曹家館參與。這兩家本地最古老的會館,據說都是由台山人曹亞志創辦。
在這一環節的攝制中,黃钰清除了介紹當年隨萊佛士一同登陸新加坡的曹亞志,也介紹了一道很特別的台山菜“雞爪芋尾龍骨花生鳳爪湯”。雞爪芋是台山一種獨特食材,通常用來煲湯。
甯陽會館永遠名譽會長葉明生(35歲)去年隨會館懇親團回鄉尋根。黃钰清也把他的故事,與台山的“砂煲鳝魚飯”串聯起來。
目前在一家私人銀行工作的葉明生說,他10年前爲了尋根加入廣東會館,後來發現台山人的地緣會館其實是甯陽會館,于是在2012年成爲會員。之後他到香港深造,回來後發現會館需要更多支援,于是捐錢當永遠名譽會長。
葉明生在香港讀書和工作期間,曾到訪台山四五次,去年11月回到祖父母生活過的村子,實地感受祖父母當年的生活環境,他說這對認識自己的文化根源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