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新發傳染病重點研究項目主任王林發教授與七名科研人員組成的團隊,對17名本地病患的眼淚樣本進行檢測,都沒測到冠病病毒。
冠病病毒主要通過咳嗽或打噴嚏時排出的飛沫傳播,但呼吸道是不是病毒唯一的傳播途徑仍是未知數。本地科研人員發現,通過眼淚傳播病毒的風險較低。
據外國研究推斷,病毒可通過鼻淚系統,從上呼吸道傳播到眼部,因此眼睛也很可能是感染冠病的重要途徑。
中國浙江大學科研團隊2月份曾在冠病病患的眼淚和結膜分泌物中檢測到病毒,該名病患左眼有結膜炎,眼淚樣本的冠病檢測結果呈陽性,沒症狀的右眼則呈陰性。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團隊也在5月發現,冠病病毒比沙斯病毒更容易感染上呼吸道和眼結膜。
不過,本地科研團隊卻有不一樣的發現。
由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新發傳染病重點研究項目主任王林發教授與七名科研人員組成的團隊,對17名本地病患的眼淚樣本進行病毒分離培養(viral isolation)和定量反轉錄聚合酶鏈式反應(RT-PCR)檢測,都沒有測到病毒。
參與研究的17名病患年齡介于20歲至75歲,其中14人出現上呼吸道症狀如咳嗽和喉嚨痛,只有一人在住院期間出現結膜炎(俗稱紅眼症)和結膜水腫(chemosis),但該病患的眼淚樣本也沒測到病毒。
研究團隊從這些病患采集了64個眼淚樣本,其中12個、28個和24個樣本分別采集于出現症狀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周。檢測結果顯示,即使病患的鼻咽拭子檢測持續呈陽性,這些眼淚樣本的檢測均爲陰性。
至于發病已有兩周的病患,他們的鼻咽樣本中仍發現較高的病毒量,但眼淚樣本的檢測結果仍呈陰性。這意味無論是在感染期的哪個階段,通過眼淚傳播病毒的可能性都很低。
報告也提到,這項研究仍有局限。由于病患一般在出現症狀幾天後才求醫,要在發病初期采集眼淚樣本較困難。此外,眼淚樣本和鼻咽樣本雖在同一天采集,卻在不同實驗室檢測。
研究團隊說,接下來還要針對更多有眼部症狀的冠病病患進行研究,找出眼淚“病毒脫落”與血清病毒載量之間的關聯。
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在本月出版的外國眼科期刊《眼科學》(Ophthalm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