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18年新生嬰兒總數跌至八年來最低之後,去年有3萬9279名嬰兒在本地出生,比前年微升0.6%。
與此同時,去年共有2萬1446人在本地去世,相較于前年的2萬1282人,略增0.8%。
移民與關卡局屬下的生死注冊局昨早(7月28日)公布2019年的全年報告,當中包含生育與死亡數據,及其詳細分布。
數據顯示,去年在本地出生的嬰兒共有3萬9279名,相較于2018年的3萬9039名,略增0.6%,而前年的新生嬰兒總數是自2010年以來最低的一年。
與此同時,每1000人中的新生嬰兒人數爲8.8,與前年保持不變。
根據華族、馬來族、印度族及其他種族來劃分,去年的新生嬰兒當中,華族占了59.3%,達2萬3305個。華族嬰兒的出生率也仍是各大種族中最低的,每1000人中只有7.6個新生嬰兒。
生頭胎媽媽大學畢業者占六成
嬰兒出生率最高的是馬來族,每1000人中有14.0個新生嬰兒。報告指出,本地産婦的年齡越來越大。生第一胎的母親年齡中位數,繼續呈上升趨勢,從2010年的29.8歲,上升至去年的30.8歲。
另一方面,本地産婦的教育水平也越來越高,生第一胎的大學畢業母親比率,在去年占了所有首次生産婦女的60.1%,比前年的58.3%高。
令人欣慰的是,少女生育的問題有所改善,去年有280個新生寶寶是年齡19歲及以下少女所生,比前年的289個新生兒,減少3.1%,也是10年來最低。當中,華族的比率爲27.9%,馬來族是59.3%,印族是9.6%,其他種族則是3.2%。
本地最常見死因:癌症心髒病高血壓
與此同時,去年共有2萬1446人在本地去世,相較于2018年的2萬1282人,略增0.8%。自1998年以來,我國每年死亡人數一直呈上升趨勢。
癌症、心髒病和高血壓疾病依舊是最常見的死因,去年總死亡人數中有一半以上(51.8%)是因這兩大類疾病去世。不過,死亡年齡的中位數在過去10年呈上升趨勢,從2010年的74.4歲,上升至去年的77.4歲,顯示國人更加長壽。國人死亡年齡的數據也顯示,女性比男性更長壽。女性去年死亡年齡的中位數爲80.7,比男性的多了七年。
本地出生嬰兒
2019年:3萬9279名
2018年:3萬9039名(略增0.6%)
19歲及以下少女所生
2019年:280個
馬來族 59.3%
華族 27.9%
印族 9.6%
其他種族 3.2%
來源/移民與關卡局屬下生死注冊局